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劳动模范-正文
门桂菊:把传统文化融入邮政事业 (图)
//www.workercn.cn2017-06-27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把传统文化融入邮政事业

——记北京市劳动模范、地安门邮政支局局长门桂菊

  6月21日清晨,天才蒙蒙亮,坐落于后门桥畔的地安门邮政支局门口便排起了长队。原来,这一天是“夏至”主题邮资机宣传戳发行的日子,而这吸引了大批的集邮爱好者。“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今年对于集邮爱好者来讲,这已经不是单纯的一首《二十四节气歌》了,因为每个节气他们都能够收集到一枚“二十四节气”系列邮资机宣传戳和一枚“舌尖上的二十四节气”系列邮资机图案节气邮资戳。

  而这一系列邮资机宣传戳的创意者就是地安门邮政支局局长门桂菊,她从一名普通的邮递员到如今的邮政文化的推广者,坚持在邮政事业中融入更多的传统历史文化元素,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

  扎根基层

  从普通投递员做起

  不管是“二十四节气”系列邮资机宣传戳,还是“两岸一家亲 鸿雁传书”主题特色邮文化产品,亦或《乙未春羊》贺年有奖限量剪纸明信片,都凝聚了门桂菊的无数心血。这位致力于邮文化创意的局长,从一名普通的投递员做起,走街串巷、扎根基层,奉献了自己的青春。

  1990年,刚毕业的门桂菊便来到广安门邮局,迈出了她邮政事业的第一步。“刚开始大家都要在基层锻炼,我也成了一名投递员。”门桂菊回忆起当年的工作经历清清楚楚,“我那时负责长椿街到槐柏树街,也就是现在的菜百黄金到宣武门一带。”

  满载报纸,骑着那款经典的邮政自行车,门桂菊对这个区域就像管片儿民警一样,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不管是商业街、小区、胡同、大杂院儿还是机关单位,她都会准时把报纸送过去。“那时每天6点半就会到单位,准备一天的工作,不含平信、挂号信、汇款单、包裹单的话,我一天要送千余份报纸。”

  基层邮递员的生活格外充实,可门桂菊的心里也荡起过波澜。一个女孩子家,参加工作后每天走街串巷、风里雨里地给人送报纸,她也觉得苦过。“那时,小区一个楼就要投递几十份报纸,我要把报纸一张张叠好,插进报箱,每天都重复着同一个动作。”时间长了,那些订报的居民也都认识了这位踏实肯干的姑娘,门桂菊也开始和大家打成一片,听到了很多她从没听过的有趣的故事。

  门桂菊服务的客户有很多都是离退休老干部,她在送报之余也会融入他们的生活:听70多岁的老张头儿弹钢琴,听著名建筑学家马旭初讲那些她不知道的老北京故事,听梅绍武、项堃等艺术家说传统文化……这些人的经历让门桂菊大开眼界。

  她逐渐发现,原来做一名投递员一样能够得到别人无法得到的无形财富。这也让门桂菊坚定了信念,在基层工作得越来越起劲。“那时,受那些人优秀的品质和敬业的精神影响,给他们准备报纸,我总是格外小心。”门桂菊认为,她如今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当初那段经历息息相关。

  学会经营

  一心一意服务大众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由中国医药事业发展基金会主办、北京卫生局承办的《首都市民中医健康指南》正式发行,并要通过邮政系统免费发放到首都每个居民家中。当时已经转战营销岗位的门桂菊对接该工作后,积极拿方案、全身心投入整体策划运营,仅用时一个月便将500万册科普读本分发到位,为北京邮政服务政府和百姓之路打开了成功之门。在门桂菊看来,这得益于之前在投递员的岗位,客户们给她带来的影响和价值让她学会了经营和一心一意服务大众。

  在牛街邮局工作期间,门桂菊更是全心全意融入当地居民的生活,把邮政服务做出了家的味道。牛街这条老街里住着23个民族的5万多群众,有1万多名居民是回族。为了和居民们增进感情交流,门桂菊自己也养成了回族的生活习惯,直到现在,还坚持回族饮食。她还带动职工结合辖区特点,努力建设“践行服务承诺,打造民族团结支局”工程,把邮政普遍服务融入到民族社区服务之中。

  她推出“爱心卡”订阅报刊服务,组织职工对接街道,在春节、中秋节等节日定期慰问低保户家庭和敬老院的老人,解决了很多困难老人订报难的问题;她开展“报刊订阅进社区”活动,策划了各式各样的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主题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门桂菊的种种有特色、高品质的邮政服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更是得到了牛街里各族群众的称赞,她也荣获了“首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的称号。

  2011年,门桂菊当选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委员,她常常结合地区实际,为老百姓谋求提升生活水平的新方式。当门桂菊走在大街上,很多当地居民都能够叫出她的名字。得到大家的爱戴和尊重,让她内心知足的同时,也督促她在事业上继续砥砺前行。

  坚持传承

  把传统文化融入邮政事业

  目前,“二十四节气”“大运河传统文化”系列邮文化产品都已申遗成功,门桂菊认为这些是她27年邮政生涯里最亮丽的一笔。

  “能把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和邮文化结合起来,对于老百姓文化传承的推动和文化自信的培养都是十分有效的。”门桂菊表示,老祖宗留下的很多文化精髓,很多人都已经淡忘,有时他们推出一款传统邮文化产品,自己也才会去了解这部分文化,说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任务十分艰巨。

  “很多新式文化、西洋文化都是舶来品,我们必须先做好自己的文化。”门桂菊一直致力于通过邮政平台向大家传递传统文化,来影响身边的人,在“门桂菊劳模创新工作室”,她更是向年轻人强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邮政和人民的联系千丝万缕,不论未来发展多么日新月异,邮政这个行业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永远都不会消失,而邮文化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理念,对于当前邮政企业的转型过程也有着指导性的意义。”门桂菊说。

  作为一名劳模,门桂菊要求自己保持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同时更要把文化传承与创新当成是不断完善自己的内在动力。她相信,依托邮政平台传递传统文化,任重而道远。

  □本报记者 赵思远 文/摄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