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劳动模范-正文
林鸣:桥的价值在于承载,人的价值在于担当
//www.workercn.cn2017-06-16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用绣花工艺建大桥

  港珠澳大桥是全世界瞩目的超级工程。林鸣作为总经理、总工程师,就必须扛起责任。在这项工程建设中,创新比重占到了总工程技术的15%,这是前所未有的。

  6年前,他们与一家外国公司商谈沉管安装的技术合作,这家公司开出了高达1.5亿欧元的天价咨询费,当时相当于15亿元人民币。最后一次商谈时林鸣问,3亿元人民币能够提供什么服务?他们说,给你们唱一首祈祷歌吧。之后这家公司就在中国注册了专利。

  外国公司的技术保护、技术壁垒与技术歧视,激发了林鸣自主创新的决心。在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设过程中,他们形成了500多项专利,解决了深埋沉管、快速成岛、隧道基础、工厂法预制沉管、外海深槽沉管安装等一系列工程难题。中国工程师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新途径、新标准和新样本。

  长江上第一座不用焊接工艺建造的大桥,也是出自林鸣之手。建设之初,他提出要用绣花的工艺建设最精确的长江大桥。钢箱梁之间用铆钉铆接,不仅不能有丝毫误差,还必须保持接触面光洁。扭铆钉的力道必须严格按计算标准执行,才可能不出现偏差。为了全面提升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林鸣开起了工地夜校,每晚亲自上课,反复作技术交底,并要求施工人员轮流在黑板上演示相关工艺。

  在林鸣眼中,每一个岗位都非常重要,都是培养“超级工匠”的摇篮。他说,任何工作做到了极致,就是成功。他更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对每一道工序都要求做到零缺陷,而且他也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来消灭那些看起来不重要的小瑕疵。也就是有了这样的坚持,才有了一个又一个创新,才有了一个个精品工程,才创造了沉管隧道“滴水不漏”的奇迹。

  用60%精力找风险盲点

  “人生需要新的天花板。工程师就是需要新的挑战。”林鸣说,做工程师多年,做过好多梦。当年坐在车上从武汉长江一桥上经过,看见正在建设长江二桥,他就心想,今生要是能在长江上建一座桥就没有遗憾了。后来的武汉三桥就是他主持建设的,圆了第一个梦。

  后来有一次他去日本,看到一幅东京湾横断公路图,那里面有一条连接离岸岛的沉管隧道。他就想,将来我有机会建这样一条隧道,人生就完美了。这个梦不仅在港珠澳大桥这里实现了,还成了世界同行们也想孜孜追求的超级“梦”。

  圆梦,是要担责的。作为世纪工程的领跑人,如何担当责任?林鸣说,用60%的精力来寻找风险盲点。他说,沉管隧道建设就是一个3000施工人员一起共同走钢丝的过程,总工程师最大的风险就是不知道还隐藏着哪些风险。问题和难题,虽只是一字之差,可解决的方法却是天壤之别。作为中国交建的总工程师,林鸣喜欢泡在现场,把瑕疵当成施工难题,与现场施工人员一起寻找解决方案。

  “在现场,我就是个工长。”林鸣这个从最普通工人开始干起的总工程师,干过钳工、铆工、吊车班班长。每一种劳动都是精彩的人生,过往的经历,为他干世纪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说,干建筑,有人误以为起点低,其实并不是,任何一件事,用心做,就有感悟;人生的每个经历,只要用心了,都非常宝贵。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