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劳动模范-正文
马长友:本色永不褪的环卫老兵(图)
//www.workercn.cn2017-05-23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本色永不褪的环卫老兵

——黑龙江省劳动模范马长友

  人物简介:马长友,鸡西市公厕管理站清掏工。1993年从部队转业后,20余年从事环卫工作,先后获得了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鸡西市特等劳动模范、鸡西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要说苦脏累,当数矿工和环卫”,环卫工作中最苦、最脏、最累的岗位,就是公厕掏粪工。

  1993年,马长友从部队复员来到环卫局当上了清掏工。从生龙活虎的部队生活到苦脏累的清掏工,从绿草如茵的练兵场到破旧的公厕旁,一双扛枪的手,拿起了粪勺子、吸粪管,他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但是经历了部队的锤炼,铁打的汉子,军营的兵!市民需要,他就是一个兵,公厕就是他的“战场”!抱着这样的信念,他毅然投入了艰苦的清掏工作。

  掏粪工整天与污水粪便打交道,常年奔波在外,饱受雨打风吹日晒,经常是一身粪水一身泥。刚开始清掏作业时,每天抬起安放200斤重的吸粪管三十几次,对臂力是一个严格要求,作业时吸粪管强大的抽力经常带着他站不稳脚跟。蓄粪池底沼气、氨气、一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一经搅拌全部翻涌上来,刺鼻的臭味熏得他头昏脑涨,呕吐不止,一连几天吃不下饭。有时20多厘米的吸粪管被垃圾污物堵塞时,他就用手或钩子一点点地抠,经常溅得一身粪便。不少人劝他,换个工作吧,但他天生的倔脾气,既然选择了,就要干好,干到底。就这样,他每天与垃圾为伴,与粪便为伍,真正体验到了清掏工作的苦和脏,虽然艰苦,但他用军人的斗志很快适应了这个平凡的工作。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环卫设施有了较大改善,美观的水冲公厕逐渐代替了以往的旱厕,市区改造之前,鸡西市厕所特点是区域广、厕所多、问题多、环境差。有20多座公厕在居民区内,在巷道狭窄吸粪车无法进入的公厕,他就一勺勺地舀满粪桶,再一桶桶地拎到粪车里。冬天,寒风刺骨、滴水成冰,需要他刨冰、刨粪,粪、尿溅在他身上、脸上是常有的事;夏天,蝇蛆满池、臭气熏天,需要他跳进化粪池里去清淤,遇上大雨天,为了避免低洼处厕所里的粪水外溢,他就穿上靴子,顶着雨水清掏,防止粪水流到居民家的院子。在寒冷的冬季,他在厕所边上垒起围堰,以方便居民倒入脏水,每年从大年初二开始,他就投入了紧张的人工清刨工作,每天清刨拉运的冰包围堰20多吨,强体力的劳动,手和胳膊累肿了,吃饭时端不动饭碗,但是看到居民能够安心如厕,他的心是踏实的,无怨无悔。

  多年的清掏工作,他养成了良好的职业习惯,他的工作与市民息息相关,群众的需要,就是他的责任,充分体现了他的社会价值。在站长的带领下,他与服务区域都建立了联系电话,以便突发情况时及时处理。2010年7月,市区一场强降雨突发内涝,人友桥下积水告急,跃进、两西、南岗等地区多处小公厕泡在污水中,一场暴雨过后,按市里防洪统一部署,晚上8点马长友和其他几名同志蹚水赶到人友桥下受淹部位进行抽排污水工作,与此同时接到居民电话,跃进、两西、南岗等多处小公厕泡在污水中,粪便四溢,严重威胁厕周居民人身和财产安全。一面是市里统一部署,一面是人民群众的安危,3台车组7个人轮流到受淹公厕清掏打捞,整整65个小时,由于过度紧张高强度作业,双手双脚长时间接触污水,感染肿起来没有了知觉,他们几个都成了泥浆人。65个小时7个人只吃了5顿饭,35个面包,却吸了5条香烟,咬紧牙关用尼古丁和毅力战胜瞌睡。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