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劳动模范-正文
陈清河:“匠人·匠心”五十春秋的坚守(组图)
//www.workercn.cn2016-08-03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陈清河(左三)和他的徒子徒孙接受记者采访。(张晞摄)

陈清河(左二)师徒三代在劳模创新工作室合影。(张晞摄)

    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区,又是著名侨乡,这里人才辈出,经济繁荣。记者在闽南地区采访时获悉,在上世纪中叶,安溪还是国家贫困县。50年前,安溪县尚卿乡有位农民子弟就读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返回故乡,用他所学的专业创办一家竹编厂,用当地山上毛竹编制产品,后来发展成为竹藤铁工艺品远销国内外,成为该县的一大产业,使十多万贫困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深受时任福建省长胡平的重视,到竹编厂现场参观,对这位创业工匠陈清河的鼓励和支持。

    三伏暑天,热浪滚滚。记者冒着盛夏高温,到安溪县采访这位年逾古稀的工艺美术大师,全国劳动模范陈清河,他深有体会地说,当前国家十分重视弘扬工匠精神,以我切身体会,作为一名匠人,更要有匠心。当一名工匠,对所从事的工艺要有艰苦奋斗意志和敬畏之心,对产品要有创新求精的追求,要帮助广大农民群众学艺,脱贫致富的民生情怀。半个世纪以来,陈清河创办的竹编厂,后来发展为竹藤遍——藤铁产业,成为安溪县第二支柱产业,帮助十多万农民群众走上致富路。这就是他的匠人品德和匠心所在。

    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上世纪七十年代,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的陈清河夫妇,返回老家安溪县尚卿乡中山村创办竹编工艺,1972年担任尚卿竹编工厂厂长时,招收当地农民学徒,手把手教授竹编工艺,生产热水瓶外壳。陈清河说,五十多年的工艺之路,充满坎坷。“要当好一名工匠,首先要耐得起寂寞,经得起磨练,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遇上困难和挫折不能半途而废,打退堂鼓,对所从事的技艺要有一种敬业精神。当年竹编产品有了销路,毛竹就近供不上,就要带领学徒到远处去运,行走在山区小路历尽艰辛。当时农村有的还以政治评分,而竹编厂为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以计件工资,我冒了很大风险。”陈清河说。招收学徒也是一门学问,选学徒要以德选人,选好能吃苦耐劳,勤学苦练的年青人,才能使事业后继有人,使工艺品更加精美。五十多年来,陈清河情定家乡,培育人才,成为安溪“竹藤铁工艺”的创始人。他培育的徒子徒孙不断壮大,成为竹藤铁工艺产业大军。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