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劳动模范-正文
王忠:3年收到100多封手写感谢信
//www.workercn.cn2016-07-25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今天,已很少有人再经常收到纸质来信。然而,有一位医生,在短短三年间收到了100余封来自患者及家属的感谢信。一封封来信,一笔一划间流淌的真情,令人动容,甚至,有耄耋老人称其为“再生父母”。

  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王忠的这100多封感谢信是如何得来的呢?

  他是很多病人眼中“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日子好了但生活质量不好!”在九院泌尿外科,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等疾病患者最多,这些老人在自己的晚年被难缠的疾病困扰着。

  81岁的冯老伯两年前复发前列腺癌,被判为“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在10年前做过一次手术,现在年老体弱失去手术指征。但是如果不做手术,老人很难再挺过这一关。怎么办?他们辗转找到了王忠主任,“他就是我们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式的相托,在王忠这儿不是稀罕事。

  他从来不挑病人:经济条件差的患者、身体状况差的患者,从天南海北而来。在经历过其他医院的拒绝后,这些病人再次鼓起勇气,叩开王忠办公室的门,“因为网上的病友都说,王忠主任是个特别心善的好医生。”

  2012年,19岁的河北邢台男孩小程佝偻着身子前来问诊,这个患有先天性膀胱外翻的孩子一出生便被遗弃,被村支书爷爷捡回家中照顾养大。膀胱外翻意味着不能直立、不能坐下也不能平躺,随时离不开尿布,稍碰到创面,就是钻心的疼。14岁那年,爷爷过世,他开始种植瓜果自力更生。然而身患恶疾的消息传开后,他的瓜果再也无人问津。

  王忠第一眼看见这孩子时,就下定了要改变他生活的决心。然而近20年外露的膀胱要放回肚子,还要重新修复尿道、治疗炎症,可是个大工程。小程带着乡亲们募集的4万元现金而来,但手术费用远远不够。王忠自掏腰包,组织科室募捐,并向院方申请了治疗费减免。

  他对病人好,病人当然也想表示对他好。好几次,几乎凑不齐诊疗费的患者家属还硬是要给王忠塞红包。几番推辞之后,患者家属甚至跪了下来,“求求医生收下吧,我们相信您。”无奈之下,王忠只能在手术后联系财务室,悄悄把钱打入病人的住院费……坚持不肯收下患者一分一毫的他,最终拦不住患者真挚的感谢。熙攘拥挤的九院外科病房大楼七楼,墙上是锦旗与感谢信。

  他的技术被称为“未来的金标准”

  6月17日,冯老伯的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由王忠亲自操刀。从早上8时到下午2时,推开手术室大门的他浑身汗透,腰也直不起来,靠在墙上只对家属说了两个字:“顺利!”。事后,患者家属才知道,手术比预想的更为艰难,腹内各组织器官粘连严重,“也只有王忠主任敢开这个刀了!”

  这不是王忠第一次为患者“冒险”了。通常而言,超过75岁便是手术禁忌年龄,然而这一禁忌在王忠这儿被不断打破刷新,接受前列腺剜除术的最大患者为95岁,一些医生采取保守医疗,但王忠是主动性医疗。 下转2版  (上接第1版)他的敢冒险建立在过硬的技术上。长期以来,经尿道前列腺剜除(TURP)是业内公认的“金标准”,然而,这一方法对高龄、高危及巨大前列腺增生患者都不适用,10%需要术中输血、10%会术后复发,另有5%产生电切综合症,“1/4的患者都没有通过手术完全康复,这就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金标准。”

  为此,10年来,王忠不断致力于探索出血少、创口小、少复发的新剜除术(HoLEP)。“打个比方,之前是将电切镜放入尿道中像切肉丝一样,把增生部分切碎吸出。我们研究的方法不是切,而是剥,用激光沿着增生外围的包膜像剥橙子一样,一口气把增生取出。”

  自2007年首例前列腺新剜除术运用以来,科室共完成相关病例1500余例,而复发者仅3例; 剜除最大增生组织达350克,远远超过传统剜除术的60至80克,颠覆了国际上“大体积增生用开放手术,小体积增生用微创手术”的原则。这一技术很快成为国际学界学习的对象,路透社于2012年对王忠进行专访,国际权威杂志《科技革新》更将这一技术直接定义为未来的“金标准”。

  慕名而来的患者愈发多了,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的患者赶来求医。82岁的加拿大华侨受前列腺增生煎熬20余年,血尿、心肺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让当地、美国与新加坡医生都说“不”。经过细致的术前评估后,短短一个半小时,近200克的增生被剜除,老先生在感谢信中连连称赞,“祖国的医疗技术太先进了,插了20多年的导尿管,终于可以丢弃了!”

  他把医生职业看作一份责任

  今年已经56岁的王忠说,他不喜欢大家叫他“贫苦患者的救命恩人”。这位山东汉子把医生职业看得尤为纯粹,“我就和学生们说,只要来我们医院,是泌尿科的病人,我们就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大家都挑简单的、赚钱的事来做,那责任也总得有人来扛,你说是吧?”

  2004年,王忠从美国加州大学博士后毕业,谢绝了教授推荐留美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国。在众多橄榄枝中他选择了九院,将这一科室逐渐带领发展为重点学科。对待患者总是耐心和蔼的他,面对学生却很严格。泌尿外科主治医师姚海军说,“如果谁面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时有丝毫怠慢或不主动,他一定会发脾气。时间久了,每个人都会争抢着去努力,积极性一下子就带动起来了。”

  每周两次的专家门诊、大大小小数十台手术,王忠把工作时间总是不断延长。哪怕已经忙到晚上九十点,他还会去病房转一圈,看看患者的情况。“有些病人做完手术了,身体在慢慢恢复,但心里会有各种小疙瘩,你去和他聊一聊,很多困惑和矛盾不就都解开了吗?”

  无愧于患者,唯一愧对的是自己的家人。已经95岁高龄的父亲在潍坊老家动了4次手术,每一次,他忙完手上的工作匆匆赶去,又坐长途车连夜赶回。第二天一早,重新出现在手术室内,没人知道,这一夜王忠也是患者家属。“也不知道自己图什么,就是一种担当吧。”王忠笑言,“每次手术都想着是给自己的亲人做手术,想让他们再多享受人生,一切付出就变得顺理成章。”

  “他以自己的医德修养和精湛医术,为我们病家排忧解难。”一位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兵在感谢信上说,“在医患矛盾频发的当下,这好像是美丽的传说,可这温暖人心的事真真切切地发生了。”(记者 黄杨子)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