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井下作业技师田明:技能大师 油田长成(图)-劳动模范-中工网

人物

劳动模范

中石化井下作业技师田明:技能大师 油田长成(图)

2016-05-03 07:30:24 来源:人民日报

田明(中)在调试自主设计的摩擦式压力计投捞装置。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摄

  他三十年如一日矢志科学攻关,勇于创新创造,完成创新革新成果92项,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他爱岗敬业、淡泊名利,将辛勤劳动和聪明智慧悉数奉献社会,从一名普通石油工人成长为中石化技能大师。

  51岁的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井下作业处高级技师田明说:只要肯努力就会有收获,有本领就会有舞台。

  在新疆大漠深处,矗立在戈壁滩上的某井,是中石化的一口重点探井。2006年底,它在一次试油施工中出现故障,得不到解决就面临报废。钻这口井,曾花费工人们1年半时间、投资高达一个亿。面对这一险情,工友们都急了……

  要解决这个难题,就必须用到一个叫做“震击器”的工具。当时国产震击器的使用上限是不超过4000米深,而此井的深度将近6000米。“性能超过4000米井深的震击器都由国外产品垄断,光租赁使用1次就需10多万元。”当时担任作业现场设备大班的田明,决定自己动手解决难题。

  调整阀座间隙、优化密封系统、增设压力平衡系统……他竭尽所能做着每一项改进,重复着每一次调试。冬天的大漠,寒风刺骨、异常艰苦。经过6天连续改进和反复调试,田明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20天后此井大修顺利完工,为国家挽回了上亿元的损失。改进后的震击器,作业深度从4000米提升至6000米,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彻底改变了国外产品在国内市场一家独大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这项技术的改进,田明的花费总共才1000多元。目前,这项技术已在全国推广,部分产品还出口国外市场。

  时常有人问他:成天捣鼓那些“铁疙瘩”有什么意思?图个啥?对此,田明的回答是:不为名,不为利,为的是自己喜欢。他曾用一个报废的控制元件,修好了价值上千万的进口设备,节约外修费用十几万元;曾经只花3000元,修好了一台净水装置,为企业节约成本数万元;甚至还曾一分钱未花,修好了价值数千万元的进口液压系统。工作30年来,他先后完成技术革新成果92项,获得国家专利28项,他的创新成果曾为企业创效6000余万元。

  “田明有个习惯,那就是在现场作业中只要遇到不顺手、不方便的地方,他总想着要捣鼓捣鼓。为攻克技术难题,哪怕2年、3年甚至9年,他都能默默坚持下来。”工友们说,别人不留意的问题,他能留意;别人不敢想的问题,他敢去想……

  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缺乏经验的小伙子,成长为江苏油田首席技师、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技能大师,田明将“大师炼成之路”归功于自己爱学习、善思考的好习惯。

  “刚参加工作时,曾因为没及时关闭测试阀导致工期延误,心里既害怕又自责。”田明说,“当时就痛下决心,起点低一点不要紧,只要努力提升就能成为有知识的石油工人!”

  从此,学知识、练本领、提技能成了田明工作生活的主题。那段时间,他每天只休息4到5个小时,一边练习仪器操作,一边跟着单位补习文化课,在用一年半时间就学完高中三年的文化课后,又自学了专业知识,撰写了1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很快就顺利通过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成人高考。令工友们吃惊的是,田明不仅有满满一柜子的专业书籍,而且几乎每一本都被翻破磨损了,里面的重点内容都被画上了红线。

  知识的拓展、技能的提升、实践的演练,使田明很快从“门外汉”变成了“熟练工”,再成长为“技能大师”,走上更为宽广的人生舞台。

  2010年,江苏油田首个工人层面的劳模工作室——田明劳模工作室成立。6年来,他先后与32人签订师徒或导师协定,多次现场指导青工进行技术革新;他带领团队累计完成创新成果61项,申请专利20多项,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多篇。

  为了更好地指导青工学技术,田明还在局域网上建立了工作室网站,将技术资料无偿分享;走上讲台与大家交流技术革新的心得体会,先后为集团公司青年骨干创新研修班、高技能人才创新培训班等授课80余期,听课的学员超过3000人。在他身边,越来越多的一线工人正在成长为技术尖子、行业标兵。(姚雪青)

编辑:朱晶晶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我的灯火生活|一技在身,靠手艺我也“三十而立”

    2018年开始,李大波成为途虎养车上海关山路工场店的店长。“目前我们有7个机修技师、2个美容技师,平均年龄24岁,工作时间三班倒。最近平均每天有28辆车入店,大的修理项目耗时四小时起步,尤其随着上海夜生活节的启动,干到凌晨两三点是常事。”李大波说。

  • 李建红:建议各方协同,补齐交通物流应急短板

    “经历疫情大考,社会各界普遍意识到供应链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近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要强盛,交通须先行,物流要保障。平常即如此,急时更突显。“此次疫情防控,交通物流保畅保供成为应急救援的生命线。”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