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劳动模范-正文
吴成富:不忘初心的“生命卫士”(图)
//www.workercn.cn2016-01-05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中工网(记者 闵亚平  实习生 岳兆辉)这是一个一线医务人员坚守岗位,砥砺创新,为患者生命保驾护航的故事。

    从医30年,收治病人10余万例,义诊万余人次。却“从未造成1起医疗事故,从未收过一个病人红包,从未使用过一支促销药,从未接到过1位病人投诉”。创造了10余万例手术麻醉无死亡、1万例疼痛微创手术无意外的医学奇迹。他的事迹曾被载入《人民楷模》、《共和国脊梁》,中国邮政总局曾以他的肖像发行纪念邮票一套,以资宣传和纪念。

    他就是信阳市中心医院现任副院长、全国劳动模范吴成富。今年12月,在“感动中原”组委会公示名单中,吴成富提名2015“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候选人。

    扎根基层 不忘初心

    1986年,刚从河南大学医学院毕业的吴成富被分配到信阳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当时科内医疗设备匮乏,麻醉师奇缺,专业技术落后,加之麻醉工作劳动强度大,风险高,分配来的大学生都相继离开。

    但在吴成富看来,麻醉事关病人生命安全和手术成败,不能出现一丁点儿闪失。“不但要留下来干,而且还要干好。”

    凭借着这股“心气”,年轻的吴成富白天接手术,晚上熬夜做研究,并将新知识、新技术及时运用到麻醉实践中。就这样,一干就是30年。

    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初出茅庐的“医学生”不仅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努力,为院里带出一支国内一流的麻醉队伍,而且在国内率先提出创建疼痛科,收治疼痛病人。他个人也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河南省劳动模范”、“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工人先锋号”等殊荣,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30年的时间里,在别人“避而远之”的平凡岗位上一步步成长为远近闻名的“专家能手”,靠的是什么?

    “我从医的那一刻起就立志为病人解除病痛,就是要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吴成富说,他看不得病人痛苦的表情和病人家属焦虑的眼神,看不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敢为人先   与“疼痛”结缘

    30年前,“疼痛”在我国医学界还只被认为是疾病的症状之一,并未成立独立学科,常常出现“小痛科科看,大痛无人管”的局面。而信阳市中心医院的疼痛科的设立比国家卫生部要求成立疼痛科还要早上20年,这得益于吴成富当年的大胆提议和坚持。

    当时,刚入职不久的吴成富就细心地发现,许多患者被各种疼痛折磨却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于是便产生了为病人进行疼痛诊疗的想法。在查阅大量文献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后,吴成富征得了院领导同意,在普外科诊断桌上立了一个硬纸壳——“疼痛病诊疗处”。

    而吴成富的这一做法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同事们的普遍认可。由于没有处方权,吴成富的处方还需要外科医生签字,常有同事取笑他:“你一个搞麻醉的会看什么病,别在这出风头了。”甚至有人把他的诊疗牌扔进垃圾箱。

    而吴成富却不以为然,坚持在“疼痛病诊疗处”设立初期最困难的时候,和别的医生共用一张诊断桌,在走廊上加床治疗病人,窝在不到两平方米的简陋储藏室里作业,使一例例常见的头面颈肩四肢腰腿痛、神经痛、癌痛等疾病得到了专业化治疗。

    吴成福的坚持和不断进步,也慢慢得到院里领导和身边同事的认可。1987年,他牵头创建了河南省第一家疼痛科,成为当时信阳市乃至河南省疼痛科创始人,他提出的将生物医学、介入医学、三氧溶解术、射频消融技术等用于疼痛治疗中,填补了河南省疼痛治疗的多项空白,在省内医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如今,信阳市中心医院疼痛科学科已发展河南省重点专科,全国疼痛临床培训定点医院,并申报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无论是规模、开放床位、技术水平、设备硬件等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先后使10余万名疼痛病人重返工作岗位。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