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劳动模范-正文
南通海事“劳模群体”透视:劳模是怎样炼成的
//www.workercn.cn2014-01-28来源: 中工网——《江苏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大桥贯通、大港崛起……近年来,走在国家发展战略最前沿的南通谱写着一个个逐梦篇章。这其中,有一群海事人以“信念坚定、立场鲜明,艰苦奋斗、勇于奉献,胸怀大局、纪律严明,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努力推动着南通激情拥抱大海的进程,创造了一个个令业界惊叹的奇迹。而这些海事人中,以江苏省劳模崔建民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姜新为代表的9名“劳模群体”团队则发挥了中坚和砥柱作用。为此,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过调研与分析后形成了一份《南通海事“劳模群体”现象研究报告》。南通市总党组书记、副主席葛玉琴说,南通海事劳模群体的形成与国家沿海大开发紧密相连,每一个海事劳模身上都烙上了深深的南通发展印记,是彰显时代意义的群体典型。

  不让“131-1=0”

  2003年6月,南通跨江向南的首条大通道——苏通大桥开始水上施工。全国唯一一个设在江心的海事处——苏通大桥海事处也开门办公。办公地点就是一艘趸船。在江浪的作用下,趸船左右摇摆,人在船上办公比晕车还难受。冬天,趸船缆绳上常常挂满了冰凌;夏天,甲板上常见一大片晒死的蜻蜓。

  “在这里工作,每天都在经受考验!”5年中,劳模崔建民和姜新就是在这里成功维护了苏通大桥建设期间的水上安全,亲历了这座世界级的跨江双向6车道公路大桥横空出世的全过程。

  苏通大桥拥有世界最大群桩基础,大桥两个主桥墩基础分别采用131根灌注桩。而在承台施工阶段,它就像婴儿一样脆弱,如果有1艘船碰歪了1根桥桩,那么其他130根桥桩就全部报废,不仅严重耽误大桥的施工工期,甚至大桥建设可能中断并需重新选址。因此,在苏通大桥的江心桥址,流传着一个“131-1=0”的说法。

  为此,南通海事人采取24小时监控,现场守护、远距离警戒等方式,确保施工安全。每次得到险情报告后,崔建民、姜新就会和同事们快速反应,及时组织救助,尽全力避免遇险船舶撞击苏通大桥。几年间,姜新参与抢险行动126次,救助遇险船舶153艘,救助遇险人员319人,避免经济损失超过亿元。

  “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守护苏通大桥。”这是劳模和同事们的庄重承诺。5年里,他们几乎以环绕地球19圈的巡航历程,创造了550万艘次船舶与桥墩零碰撞的佳绩。

  创造“三零”纪录

  2011年6月3日12时,超大型LMG运输船“阿尔雷卡亚”轮完成了在如东洋口港卸装14.5万方天然气的使命后驶向蔚蓝的大洋,如东洋口港也由此向世界正式宣告完全具备了运营条件。为此,南通海事人付出了6年的昼夜监守。

  LNG项目是落实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工程,建在一望无际的黄海滩涂上。1.44平方公里的人工岛、12.6公里长的黄海大桥、万吨级大重件码头、接收站、跨海外输管道……在南通的建设史上,这些都是前无古人的创纪录工程。2005年,洋口港建设启动;2006年,建设人工岛、黄海大桥等战役相继打响。在这段时间,施工现场的日常船舶多达二三百艘,高峰期达到400多艘,还有100多台辆各种机械设备,几千名的施工人员,现场的安全监管压力可想而知。

  关键时刻,劳模姚建军领着一帮“海事汉子”卷着裤管、淌着泥沙进驻洋口。在2000多个日夜的忙碌中,他们创造了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和重大水上交通事故“三零”纪录,形成了“洋口海上监管模式”。

  位于启东的大唐吕四电厂围垦工程所在海域自然条件恶劣,前期无任何基础设施,是全国水上施工条件最差、风险最大的海域,而且施工水域都是一望无边的滩涂或浅水区,车辆无法行走,稍大的船舶不能在施工区内航行,现场检查多以徒步行走为主。

  “飞机大炮用不上,就用小米加步枪!”姚建军和南通海事团队硬以步履丈量海港的豪迈气魄履行职责,取得了海上施工零事故、人员零伤亡、环境零污染的突出业绩。

  一口气创下三项全球之最

  2012年2月14日,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为主研发的“深海高稳性圆筒型钻探储油平台的关键设计与制造技术”获颁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获得的首个国家科技进步最高奖项。对此,南通中远人说,军功章里也有南通海事人的一半。

  中远“希望1号”的拖航是最好的例证。当时,“希望1号”主体结构已基本完工,中远船务需将其拖带至启东海工基地进行上部结构的安装。此次拖带作业航程达343.2公里,时间跨度近50小时。更大的难度还在于“希望1号”尺度大、重量大、排水量大、惯性大、阻力大,极易受风、流、浪等因素影响,而且长江黄金水道日均船舶流量2700艘次,高峰船流达5000艘次。

  在长江最繁忙的狭水道拖航如此庞然大物,没有任何先例可循,尤其是拖带作业还需穿越建成不久的世界第一斜拉桥——苏通大桥,而苏通大桥主通航孔的通航净高只为62米,”希望1号“过苏通大桥时的水面以上最大高度则为59米,一旦拖航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接到中远求助后,南通海事局立刻组织劳模孙敬东等业务骨干和专家智囊团成员成立专门的课题小组,对拖带作业航经水域进行了两次全程实地考察,完善了拖带方案和相关应急预案。

  2009年4月2日上午10时许,在6艘大马力拖轮的牵引下,全球最大的圆筒形海洋钻井平台“希望1号”被缓缓拖离南通中远船务码头,顺利地穿过苏通大桥。4月4日上午10时,在穿江越海“慢行”了300多公里后,“希望1号”平稳抵达启东长江北支入海口的新家——中远船务启东海工基地。

  这次拖带作业一口气创下了三项全球之最:全球最大尺度、穿越世界最为繁忙的长江黄金水道、拖带作业和通航保障难度最大。

  随着船舶海工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近年来,南通船企海工平台产品种类愈加繁多,超宽、超高、大尺度产品成为家常便饭。而作为世界上条件最复杂的水域之一,长江南通段历来是长江上的“蜀道”,加上船流密集,苏通大桥、崇启大桥横跨南北等因素,海工平台拖带及大型船舶下水、试航等可谓风险高、难度大。为此,南通海事人以劳模群体为主力军,全力支持企业走向深蓝。近3年来,南通海事部门共为辖区船企“双高”产品出坞、下水、试航、拖带等护航100多次,为南通海工平台产业的集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水上安全保障,南通海事局也先后获国家级荣誉7个、省部级荣誉20个、地市级荣誉148个,3次被授予集体二等功。(记者 王君东)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