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劳动模范-正文
北京劳模王献春献出的青春(组图)
//www.workercn.cn2014-01-13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王献春(右二)课间在解答学生提问

王献春正在授课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他曾编顺口溜帮学生记忆;

    ■作为一名班主任,他不仅教授知识还关心学生生活;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他25年如一日诲人不倦;

    ■作为一名辛勤园丁,他目前已经桃李满天下;

    ■他就是延庆县第四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中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北京市劳模王献春。

    “我出生在白河堡一个深山的村庄里,后来修建水库时搬出来了。”王献春说。今年47岁的他是土生土长的延庆人。在山里长大的孩子懂得吃苦,自1988年开始到沈家营中学上班,他25年如一日一直坚守在三尺讲台上。

    期间,他不仅在教学方法上勤于钻研,总结出了很多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在生活上更是无微不至地帮助了很多困难家庭的学生。他教的学生中有人曾获得过全县状元,也有不少人考上了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等名校,还有不少留学海外。如今,作为北京市中学数学学科带头人,他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探访王献春」

    为人师教知识

    更关心学生生活

    “刚当教师那会儿,条件很艰苦,不过,对于我这个山里出来的孩子来说不算什么,我很知足,因为生长在农村,可以说,当上教师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我也希望能改变更多人的命运。”王献春说。

    那时,王献春刚刚毕业,没有多少教学经验,就向一位老教师拜师学习,每节课先听老教师讲课,自己再给学生讲。

    “那个年代,没有双休日,每周上6天班,我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泡在学校里。”王献春说。

    工作3年后,王献春结婚了,住进学校的两间平房。“那时屋子取暖是用火墙,只有一间屋子有暖气,另一间屋子冰凉。而且用水比较艰难,每天早上,水龙头都会结冰,我就把头天准备的水烧热,用温水浇水龙头,如果温度过高,水龙头会被烫坏。有时候,一时浇不开水龙头,就只能用头天的水抹两把脸,然后冲进教室,给学生生火取暖,看学生晨读。”王献春说。

    “当时,教室里也没暖气,而是用土炉子取暖。刚刚接手时,学生才上初一,年龄还小,我得帮学生把炉子点着才行,这样学生进教室就不会冷了。”王献春说。

    正是王献春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学生们和他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家长们也很感激他,每次他上街买菜时,碰到卖菜的家长,他们总是拒收王献春的钱。“但我觉得学生家长也不容易,因为怕他们不收我的钱,我就绕开学生家长去买菜。”王献春说。

    关注困难家庭学生

    引导形成正确价值观

    1995年,王献春在沈家营中学教了7年书之后,调到延庆一中。

    “在延庆一中,我教重点班,有一件事情给我印象非常深刻。有一年,我刚接手新一届初一,一个小女孩从村里考进延庆一中,当时她穿着很土,周末也不回家。”王献春说。

    作为班主任的王献春敏感地意识到,这个小女孩家里可能出了问题。在和学生的谈心中,王献春了解到,小女孩的妈妈有病,精神不正常,小女孩认为和妈妈没有共同语言,就不想回家。了解到这种情况后,王献春就开始给学生做思想工作,“妈妈只有一个,不管妈妈有没有本事,一定要爱自己的妈妈。”后来,小女孩周末也开始回家看望妈妈了。

    “快到初三的时候,小女孩一天向我请假,说‘妈妈去世了,明天先不上课了’。处理完母亲的后事后,学生回来上课,但情绪有些波动。后来,我发动班上学生,给这个孩子捐款,帮助这个孩子渡过难关。”王献春说。

    “在小女孩的母亲去世后不久,经过我的开导。她学习更加努力了,成绩越来越好。”王献春说。

    最后,这个小女孩子考上了重点高中,读完大学后参加工作。直到现在,这位学生还时常给王献春打电话问候。

    不抛弃不放弃

    鼓励身残学生志要坚

    2000年,王献春调到延庆四中。

    “我的学生就是我的荣誉。”王献春说。

    2011年,王献春带了新一届初一学生,有一个学生得了小儿麻痹症,但这个孩子智商高,什么事情都要强。“对这样的学生,我给了格外的关心。”

    “有一次,这个学生感冒了,但是还想和大家一块儿出去锻炼。因为上下楼梯不方便,我就把他背下楼,等他锻炼完后,我再背他上楼。”王献春说,对这个学生他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会尽量照顾。

    还有一次,王献春需要录制公开课。课堂上,这个学生屡次举手要发言。每一次,王献春都让他回答。“我也尽量给学生表现的机会。”王献春说。最后,这个学生顺利升学了。

    “我的学生,不管他是否考上大学,只要他自己有饭吃,能快乐生活,就算成功了。”王献春说。

    “最感动的是,去年10月,我做完手术后,因为不能骑车,每天需要打车上下班。有一天,我打了一个板车,结果,那人叫我老师,说我教过他,我才想起他是以前在沈家营中学的学生,可能因为生活困难,自己出来拉板车。后来,学生坚持不收钱。这让我很感动,因为这么多年,学生居然还能认出自己,且懂得感恩。”王献春说。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