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母亲”都贵玛:他们始终是我的孩子 - 人物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草原母亲”都贵玛:他们始终是我的孩子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07-21 13:42

  原标题:“草原母亲”都贵玛:他们始终是我的孩子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是一座约有21万人口的小城。在这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草原母亲”都贵玛。

  都贵玛曾获“人民楷模”荣誉称号。如今,作为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她的故事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养育28名孤儿,挽救40多位产妇,她用半个世纪的真情诠释了人间大爱。

  上世纪60年代初,在周恩来总理和时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乌兰夫的安排下,内蒙古自治区接收了3000多名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孤儿,牧民亲切地称他们是“国家的孩子”。由于念过书、做事认真,当时年仅19岁的都贵玛被选作保育员,担负起照看28个孩子的重任。这些孩子年龄最大的仅6岁,最小的才刚满月。

  “我当时什么也不懂,也不会汉语。”都贵玛说,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孩子时,他们“像是一群小羊羔,特别吵”。

  白天照顾孩子吃喝,“晚上是最难熬的,根本没办法睡觉”。都贵玛记得,一个孩子哭了,其他孩子就会跟着闹起来。夜里,28个孩子的哭声、吵闹声此起彼伏,都贵玛索性把床摆成圆形,以便照顾到更多的孩子。

  起初,都贵玛给孩子换尿布时觉得“难闻”。后来,对孩子有了感情,更为了对孩子的健康负责,她还会特意去闻一闻尿布上的味道,以此来判断孩子有没有生病。一旦有孩子生病,她要骑着马奔波几十里路送孩子看病。

  当保育员的近一年时间里,都贵玛吃不好、睡不好,全身心扑在孩子上。同样身为孤儿的她把更多感情倾注到这些孩子身上。

  在都贵玛身边最久的孩子叫呼和。刚来保育院时,呼和只有一岁多,是这些孩子中身体最虚弱的。那时正是呼和学说话的年龄,没过多久,当呼和叫出第一声“额吉”(意为“妈妈”——记者注),都贵玛抱起呼和,呼和的小脑袋使劲儿往她怀里钻,两只小手也在她胸前乱抓,都贵玛一下子脸红了,那瞬间她强烈感受到当额吉的幸福。

  1961年春夏之际,当地没有子女的牧民家庭开始陆续收养这些孤儿。为了给这些孩子一个完整的家,都贵玛即使再不舍,也把孩子一个个送走。

  每当有家庭来领养孩子时,都贵玛会逐一介绍孩子的身体情况、个性习惯,交待抚养方法、注意事项。她还会特意嘱咐养父母带一身孩子的衣服来。她把孩子交给养父母时,不给孩子穿衣服,“连背心都不穿”。她说,这是蒙古族的习俗,人生下来时就没有衣服,“既然要领养孩子,就要把他们当作刚出生的、像自己亲生的孩子一样来照顾”。

  “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在都贵玛的呵护下,这28个体弱多病的孩子都被健康地送到养父母家中。之后,都贵玛便和他们失去了联系。直到她的事迹被广泛关注,都贵玛才见到了自己曾经养育的孩子,和他们有了往来。

  今年79岁的都贵玛多年来保存着一个小本子,上面记着这28个孩子的名字和电话号码。她说:“不管我的孩子现在多老了,他们始终是我的孩子,就和我亲生的孩子一样,会一辈子在我心里。”

责任编辑:姚怡梦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