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的“筑梦人” - 人物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连日来,新疆各地暑气逼人,气温持续突破36摄氏度

高温下的“筑梦人”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07-17 07:20

  原标题:连日来,新疆各地暑气逼人,气温持续突破36摄氏度(引题)

  高温下的“筑梦人”(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吴铎思

  盛夏时分,热浪翻滚,连日来,新疆各地暑气逼人,气温持续突破36摄氏度,高温闷热的天气让人们酷暑难耐,而各建筑施工现场,建筑工人经受着大自然的“烤”验,用黝黑粗糙的双手和汗水为城市建设增色添彩;戈壁滩上,石油工人头顶烈日,挥汗如雨,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只为打好井、打成井、打快井、早出油;工厂车间内,到处是一片忙碌景象,工人们冒着酷暑,坚守在工作一线,加班加点抢工期,用汗水为发展“筑梦”。

  “一天下来得喝两三大瓶水”

  7月12日上午,在中建三局乌鲁木齐甘泉堡云存储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按着预排的工期计划有序地施工,各种设备机械隆隆运转,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为了完成预排计划,工人们不畏炎热,一如既往地高质量工作。

  “1、2、3!”在现场,头戴安全帽,“全副武装”的任源鹏正忙着与工友们一起搬运钢筋并不时喊出短促的口号。只见他们将一根根重达100余斤的钢筋摆放到各个点位,准备后续的绑扎和焊接。

  在搬完一摞钢筋后,任源鹏慢慢直起腰,拿起旁边“超大个”的水壶喝了几大口水稍作休息,他边擦拭着额头上的汗边说,“干我们这行就这样,基本上在外面待10分钟就浑身是汗了,一天下来得喝两三大瓶水。”

  在新疆国际粮油交易中心项目施工现场,54岁的何成全正戴着手套娴熟地绑扎着钢筋柱,汗水顺着他的脸颊一滴滴落下。看到记者走近,他提醒:“小心,钢筋很烫。”为了防止双手及手臂被钢筋烫伤,他和工友不得不戴上手套和袖套,保证施工安全。

  烈日下,何成全如同蒸桑拿一般,汗水不停地从额头、两颊往下滴,衣服湿了一遍又一遍,然而,他只是简单抬起手臂擦完汗后,便又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去。

  在项目作业区不远处,有一个凉茶亭,摆放有大桶的绿豆汤、西瓜和防暑降温药品,工人们在换班间隙可以在这里乘凉、休息。“每天上岗前,我们都会讲安全生产、防暑降温、防疫防控等方面的注意事项,提醒大家做好相关措施。”新疆国际粮油交易中心项目生产经理刘文年说,项目部及时调整了施工的作息时间,避开中午高温时间段,将防暑降温工作做到实处,在保障工程进度的同时,也保证了工人的作业环境。

  仿佛置身在“桑拿房”中

  从7月4日以来,克拉玛依市气象台对外连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克拉玛依地区进入“炙烤模式”,从市区到整个准噶尔盆地千里油区,已经连续出现高温天气。

  正午时分,烈日炎炎,高温灼人,准东钻井公司70126钻井队正在沙排11井下套管作业。在泥浆罐上,泥浆工刘彦红,安全帽内裹着毛巾、戴着大口罩和墨镜,坚守岗位,因为是探井,每间隔15分钟,她就要查看泥浆液面变化、记录数据、检测泥浆性能。

  “别拍我,太难看了。”看着记者举起相机,刘彦红挥着手说。检测完泥浆性能,刘彦红整理好工具,回到坐岗房,取下安全帽,拿出毛巾,拧着湿漉漉的毛巾,顺手甩了甩,挂在窗户旁边的挂钩上。

  “我工作18年了,知道咱们冬天的冷和夏天的热。大家都在坚持,我不能落下,更不能出事。”刘彦红拿起1.5升的大水杯,咕嘟咕嘟地喝着水说。

  7月9日,高温炙烤下的东部阜47井现场,井场周围的玉米叶、果蔬叶都打起卷来,耷拉着脑袋在“避暑”。在阜47井钻台上,准东钻井公司70048钻井队员工仿佛置身在“桑拿房”中,闷热难耐。大伙冒着高温正在提钻作业,3850米钻具,必须尽快提出井口,为下一步施工下套管作业做好准备。

  “安全帽、工衣、手套、工鞋……装备一件都不能少,只要上班走进井场,工衣就从未干过,额头上的汗顺着帽檐一直往下滴。”70048钻井队员工门彪告诉记者,脚下踩着铁,手里握着铁,仿佛自己深处在火炉之中,这个环境一般人真受不了。在钻台上坚持了两个小时,高温、闷热,被汗水湿透的工衣紧贴在身上,门彪和同事没有怨言,轮班下来把衣服拧干,干了又继续穿上,再去替换其他同事下来休息。

  车间变成了一个“大蒸笼”

  烈日之下,位于乌鲁木齐米东区工业园内的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重工制造厂生产车间里依旧焊花四溅、火焰呼啸。虽然高温将车间变成了一个“大蒸笼”,但制造厂的工人们依旧坚守在施工生产一线。

  今年48岁的张宏是生产车间的一名工人,从事钢结构配件切割工作已经10多年,在车间见到他时,他正在操作火焰切割机。每天将近9小时的工作时间,300到400米的箱型钢梁切割长度,近2800度的蓝色火焰在他手中飞舞跳跃,像是一支神奇的画笔,将图纸上各类构件逐一描摹成实物,如此高温的工作环境对于张宏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

  张宏低着头,大声说:“干得多、挣得才多。我们这行就是靠手艺吃饭,苦点累点没什么。”

  当天,26岁的女电焊工高红梅出现轻微中暑现象,车间负责人立刻建议她停止工作,服用藿香正气水降温祛暑。一个多小时后,高红梅逐渐恢复。休息好后,她又拿起了焊枪。

  不远处,高红梅的丈夫张鹏也在忙碌地焊接着钢结构。今年3月,夫妻二人离开甘肃老家,把4岁的女儿托付给了父母,来到这家企业,成为一对“夫妻焊工”。炎炎夏日,重工制造厂30多名工人在高温环境中坚守生产一线,表示要做到“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

责任编辑:郭丽娟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