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人用民乐奏响“放牛班的春天” - 人物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退休老人用民乐奏响“放牛班的春天”

来源:央视网
2021-05-10 11:09

原标题:退休老人用民乐奏响“放牛班的春天”

央视网消息:前些天,在湖南醴陵一座叫东富的小镇里出了一位“名人”,许多人都守在电视机前等着看关于他们镇上的一位老人的报道,甚至还有老乡专程到这位老人的乐坊表示祝贺。

在《七旬老人返乡授课 让留守儿童爱上民乐》的新闻节目播出的当晚,“舒尤乐坊”灯火通明,格外热闹。经营这家乐坊的老人李舒尤很激动,同时也倍感压力,他说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作为一名党员必须要多干点实事,继续传承好民乐。

每到周末,阵阵悠扬的乐曲声传来,这对“舒尤乐坊”所在的老街居民来说可一点儿都不陌生。孩子们演奏着《浏阳河》《红星照我去战斗》等经典乐曲,李舒尤在前面指挥他们用不同乐器进行合奏。

李舒尤今年77岁,他从小就喜爱二胡、竹笛等民族乐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部队文工团工作的他曾被选送到四川音乐学院进修,学习过三弦、柳琴等乐器。退休前他还担任过醴陵市花鼓戏剧团团长,可以说和民族音乐打了一辈子交道。

7年前,李舒尤带着老伴回到老家准备颐养天年,然而回村没多久,他就发现村里有不少留守儿童。很多外出务工的家长为了缓解思亲之苦,往往会为儿女提供一部智能手机,但科技是把双刃剑,许多留守儿童也因此开始沉迷网游。李舒尤总想着能够发挥一点余热,为这些留守儿童做些什么,于是他决定在村里开办一间乐坊来教孩子们学习民乐。

“我把这些孩子带好了,那些打工的爸爸妈妈就能安心地在外面打工。”

2015年暑假,李舒尤开始招生授课,因为不收学费,孩子的家长一开始并不看好:免费倒是真的,水平呢?第一批送来学生的家长起初只是把这里当成了进阶版“托儿所”:孩子至少能有个地方待着,有人管,不会乱跑,至于能学成什么样,其实无所谓。

出乎意料的是,在李舒尤手把手耐心指导下,最初把简谱里的“do、re、mi、fa、sol”读成“1、2、3、4、5”的孩子们,逐渐学会了完整演奏一首曲目。随着学员越来越多,他们还组建起了一个60多人的少儿民族乐团,能够合奏10多种乐器。

10岁的丁洁雯是第一批走进这个免费学习班的学生之一。她学的是三弦,水平提高很快,考了级,在市里参加比赛获得了金奖,还被外省一家音乐学院看中,想招录她去学院附中读书。

类似的事在“舒尤乐坊”不断上演。为这些留守儿童的人生提供多一种可能,李舒尤做到了。

去年下半年,他向村里的小学捐赠了四十把二胡,开办了一个二胡班,还在旁边的中学开办了一个竹笛班,跟他学习民乐的孩子又多了80多人。

每周四下午三点半,李舒尤会准时来到师范小学给孩子们上课。到下午五点,整整一个半小时,77岁的李老师既没有坐下,也没有喝过一口水,但他却乐此不疲,“做到做不动为止”。

在教学方式上,李舒尤因材施教,对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教法。他对孩子们付出了全部的精力,虽忙忙碌碌却乐在其中,反而感觉不到疲累。

今年春节,一首新谱曲的《鹊娃迎春》,在不足50平方米的“舒尤乐坊”奏响。一位叫邓旭的父亲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留在了打工的工地上。他通过手机视频,惊喜地看到了儿子在老家学习民乐的成果。

当文艺的退休老人碰上“低头族”的留守儿童,网友说,这是中国版《放牛班的春天》。一届届学生中,有的考上了艺术院校,有的已经在不同舞台上崭露头角。伴随着合奏的乐曲,李舒尤仿佛看到了孩子们越飞越远、越飞越高。(王若怡)

责任编辑:姚怡梦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