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毛的三套工装 - 人物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老毛的三套工装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04-20 08:51

  原标题:老毛的三套工装

  在老毛的记忆中,他一辈子只穿过3套工装:一套是草绿色的军装,一套是红火色的冲锋衣,一套是黑色的连体雨衣。

2011年,毛祥国(左)与同事在新关角隧道里合影留念。许家安 摄

  老毛全名毛祥周,是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一公司职工,因他是青藏铁路建设的“三期干部”,所以大家都叫他“老毛”。1976年参加铁道兵(中国铁建前身)后,老毛就走上了青藏高原,老关角隧道的钢轨就是他所在的铁十师49团铺通的。他先后参加了青藏铁路一、二期的建设,2008年初,他又三上青藏铁路,为西(宁)格(尔木)二线新建关角隧道再作贡献。

  巍巍关角山,通向柴达木的“东大门”,就像一座天然屏风,横亘在天峻大草原和柴达木盆地之间,平均海拔3800余米,气候严寒,空气稀薄,四季飘雪,长冬无夏。“关角”的藏语意是“登天的梯子”,青藏铁路老关角隧道就是修建在这天梯上的地下长廊,全长4010米,洞内轨面最高处海拔近3700米。

  老毛仿佛又回到了那段让他终身难忘的岁月,颇为唏嘘地介绍说,当时囿于国家经济实力,大家穿的工装是加厚加棉的军大衣,“在富水的隧道里施工经常被涌水打湿,加上气候严寒,收工时衣服都冻得硬梆梆的,像是穿上了铠甲一样,走起路来咔咔作响,因此我们管自己叫铠甲部队。寒风一吹,一不小心就会感冒。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感冒算是重症。”

  青藏铁路通车后,为了缩短火车在关角山上盘山行驶的时间,一条新的关角铁路隧道从2007年底开工建设。全长32.645公里、双线双洞的新关角隧道是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的控制性工程,是当时国内在建的高海拔第一长隧,平均海拔3600米。

  让老毛欣慰的是,当2008年初他再上关角山时,与30年前比简直是翻天覆地:穿的冲锋衣工装防风防水保暖,先进的机械设备代替了大部分人工作业,完善的医疗设施保障了参建人员的身体健康。

  老毛先是在中铁十六局集团新关角隧道指挥部任综合办主任,后来到隧道一分公司任党委书记。虽然不懂工程,但他不耻下问,穿着红色的冲锋衣工装,天天跑现场进隧道,向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虚心学习。一年多时间,火红的冲锋衣洗成了浅红色,雨鞋穿坏了3双。

  在关角隧道,最难最险的是建设者与涌水斗智斗勇。老毛他们在冲锋衣外再穿上了一件连体雨衣的工装。

  关角隧道从2008年5月开始出现大量涌水,让建设者们直接从“陆军”就地转为“水军”,为了战胜这个顽敌,项目指挥部很快组建了治水注浆突击队。从职工中精选出50多人的专业注浆队伍,穿上专用的连体雨衣,与“水龙王”展开了决战。

  2014年4月15日,是老毛终身难忘的一个日子。这一天下午,随着关角山深处鸣起两声炮响,鏖战近7年的青藏铁路新关角山隧道双线正洞全线贯通。老毛和同事们穿着崭新的火红的冲锋衣工装,站在贯通的掌子面前,尽情地欢呼:“通啦!通啦!”

  2014年12月28日,新关角隧道正式通车,使列车穿越关角山的时间由之前的2小时一举缩短为20分钟。“通车后我没有下高原,而是参建了新关角隧道额外开凿的8060米长泄水洞工程,直到退休才回到北京。”老毛说,到了冬天,他还经常把冲锋衣工装拿出来穿几天,回味一下关角山的火与冰。(邓昆伦)

责任编辑:尹文卓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