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飒”,是努力绽放 - 人物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有一种“飒”,是努力绽放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03-09 07:24

  她不计个人得失,努力汇聚集体能量,貌似“佛系”,实则是难能可贵的格局

  她在退休进入倒计时的日子里,努力争取一次次突破,换来一个个高光时刻

  她秉持严谨二字穿行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努力把图纸变为现实

  她们选择自己想要走的路,努力追求有意义、有意思的人生

  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在不凡的追求中绽放

  遇到荣誉,她总是“往后躲”;两次让贤,把班长让给年轻人当

  实验班的“佛系”班长

  她“飒”么?身材瘦弱,戴个眼镜,慢声细语。

  她“强”么?荣誉不高也不多,遇到“好事”往后躲。

  她是姚艳秋,辽宁抚顺石化热电厂化学车间实验班班长。一个貌似“佛系”的女子,却是厂里很多人钦佩的巾帼。

  1994年,会计专科毕业的姚艳秋走进抚顺石化热电厂,本以为会成为一名坐办公室的财务人员,没想到被安排到化学车间成为与“瓶瓶罐罐”打交道的水质分析员。

  “佛系”的她坦然接受。职业道路的轨迹错位,很快被她积极乐观的性格消化掉,跟着师傅从头学起。精细实验离不开耐心。“笨鸟先飞”的她,认真对待每一次实验,不放过任何细节,常常忘我到错过下班的通勤车。

  通过10年工作积累和沉淀,2004年姚艳秋成为实验班班长。作为一群“娘子军”之首,班组管理有时比提高实验水平还难。班里都是孩子妈妈,各家大事小情都不少,工作起来难免分心。为了让大家提高积极性,每次遇到评优表彰,“佛系”的姚艳秋总是“往后躲”,积极推荐班里的姐妹们,给她们增添岗位自信和价值感。

  姚艳秋说:“男人有男人的长处,而咱们女工的特点就是心细、严谨、认真,实验数据就是咱们的名片。”在她和班员的共同努力下,实验班每年1.3万项分析数据一直保持着零差错的纪录。

  2020年9月3日,抚顺市关山水库的工业水浊度突然大幅升高,直接引起化学车间预处理系统“失守”。危急之下,姚艳秋主动请缨,建议车间根据来水和清水浊度对比,来调整预处理系统絮凝剂加药量,指导生产调整。

  “佛系”的她从容镇定,有条不紊地带领姐妹们把分析仪器搬到了预处理装置现场,每5分钟一组,进行3次浊度试验。通过20余组数据对比分析,她们仅用两个小时,就找到最合适的加药量,及时恢复了系统净水能力。“姚班长是真稳啊,看她带着大家做实验,感觉世界都静止了。”化学车间副主任杨友亮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

  2011年,姚艳秋做出了一个令大家都很诧异的决定——主动让贤,把班长岗位让给了徒弟。“佛系”的她认为,身为大学生的徒弟已经把技术掌握得差不多了,应该在班长岗位上锻炼一下,而且年轻人精力充沛,可以让班组更好地发展。

  几年间,两个徒弟先后在她手中接过了班长的接力棒,后被抽调到厂机关更加重要的岗位任职。2017年,当班里再次需要她时,她又毫不犹豫地“返岗”担任班长。

  在工作之余,姚艳秋还花了不少心思建立“班组文化”小档案。班里每一次活动、每一次技术比赛成绩、每一个温暖瞬间,都用照片和文字精心地记录下来。大家闲时一起翻看,特别温馨。上面还记录着每一个班员的生日、爱好和荣誉等信息,有人退休时会制作成精美相册送给她留作纪念。班里新来的小妹说:“咱班是个有灵魂的班组。” 姚艳秋则说:“班组也是家。大家高兴,我就开心!”

  今年厂里的“三八”妇女节评优活动,姚艳秋被评为“最美女班长”。她身上有一种美很动人——不计个人得失,汇聚集体能量,那是“佛系”之美,格局之美。(李文静)

扫一扫看见“佛系”班长

  

  普通了一辈子,进入退休倒计时,是自我突破一下,还是安于现状

  倒计时里的高光时刻

  管道事业四海为家,由于常年跟家人聚少离多,国家管网集团东部储运公司荆门处钟市站的计量班女工卢莉的眉宇间,曾经一度萦绕愁绪。

  年轻时的她,没什么“追求”,能把工作完成,家庭照顾好,于她而言就是好。

  一晃20多年过去,儿子大了,她也进入退休倒计时,是自我突破一下,还是安于现状?最初卢莉选后者,毕竟普通了一辈子,最后还能有什么“高光时刻”?

  可这么退休,有种草草了事的感觉,她又不甘心。于是,卢莉从一个又一个的“第一次”里,开始自我突破。

  2015年底,她44岁,第一次外输劳务。那一年荆门处人员富余,便承包了兄弟单位武汉处的下属单位——长岭输油站的劳务工作。长岭站承担跟长岭炼化的原油计量交接工作。而整个荆门处仅在钟市站有计量班,班里必须有人过去“老带新”,维持长岭站的正常运作。

  计量班总共6名女工,班组成员基本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大家都想就近工作,方便照顾家里,谁去呢?卢莉的儿子上了大学,常年瘫痪卧床的婆婆有几个孩子轮流照看,相较之下,班里的姐妹们更需要离家近点儿。说完“我去吧”,姐妹们都围过来感谢她,有的承诺,明年孩子中考完就去换她,有的跟她说如果有需要,随时可以过去帮忙。卢莉受宠若惊,自己的“第一次”不仅给站劳务工作起了个好头,还收获了同事间的温暖。

  2017年,回到钟市站,46岁的她第一次报名参加技术比武。比武范围包括流量计标定、体积管鉴定流量计、几万方大罐检尺、测温等实际操作内容,站里只有一套做密度、含水的设备和一个几百方的旁接油罐,硬件不行。卢莉便提升“软件”,制定了大半年的学习计划,并时刻跟年龄带来的生理、心理问题“对抗”,比如健忘、容易疲惫等等,逼着自己不睡觉也要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还记了好几本密密麻麻的笔记。

  比赛必须三人成团参加,单位选派两人,公司临近比赛再抽一人。临时抽去比赛的女工基础薄弱,请卢莉教她。出去比赛代表的是单位,争的是集体荣誉,卢莉二话不说,跟她分享自己总结的知识点。功夫不负有心人,钟市站拿到团体第三的史上最好成绩。

  然而拼尽全力,她却听到这样的议论:“听说卢莉是去的三个人里名次垫底的那个。”“是啊,连临时被公司抽去的都比她考得好。”她笑笑,告诉自己赶紧调整心态:“我们是个团队,一个人的成绩好不算好,整体成绩好才是好。”

  2018年,卢莉47岁,计量班轮到班长外输劳务,班组不能没人管理,刚经过技术比武“磨炼”的她,成了班长最佳人选。第一次当上班长,她就遇到挑战。年底,站里要迎接公司三基检查。检查前一周,化验室刚搬家,一片杂乱。

  那几天,卢莉对着计量岗位检查评比细则,捋思路、分工作。晚上睡不踏实,一躺下,想到了遗漏的工作,马上爬起来记下。白天带着姐妹们抓紧打扫。三天后,化验间达到迎检条件。虽然累得浑身酸疼,她的笑容却越来越多,脸上愈发明媚。有同事说:“卢莉变了,变得越来越阳光了。”

  2019年,她48岁,明知道技师待遇带不到退休,她还是取得了技师资格。

  今年,在她退休前的最后一个三八节前,计量班第五次获得公司“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一次又一次的自我突破,有的同事夸她大器晚成,有的打趣她快退休了还像年轻人一样努力,不嫌累嘛!她却想,还好自己努力了,不然也收获不了这么多“高光时刻”。(吴迪 文/摄)

  

  她为自己选择了一条不那么安逸的路,然后一路披荆斩棘

  许慧:我喜欢挑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蒋菡

许慧(中)在丰台站工地上检查钢筋绑扎质量。张同德 摄

  第一次见许总,皇甫海风闹了个笑话。

  2018年10月,刚到丰台站改造工程项目部没几天的技术员皇甫海风拿着一份材料去找总工程师许慧签字。办公室里有3个人围坐着谈事儿,皇甫海风“凭感觉”把材料递给其中年龄稍长的男士。大伙儿笑了。原来,旁边那位瘦高个的女士才是“许总”。

  “没想到这么大的站,总工是女的。”2021年3月3日,皇甫海风不好意思地笑笑,对《工人日报》记者说。

  同样的话,很多人都说过。

  中铁建工集团承建的丰台站改造工程站房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是我国首座高速、普速重叠的大型客站,今年年底建成后将成为北京地区最大的站房。

  在项目一线干了27年,许慧一步一个脚印地证明了:在建筑领域,女性不仅能干,而且能干得很好。

  在项目上,每天都是新的

  干丰台站改造工程,许慧是主动请缨的。

  “很遗憾当年没能参与北京南站的建设,我正好在另一个项目上。所以在2018年得知中标丰台站改造项目的消息后,想着如果能参与就好了!”许慧笑着对记者说。

  参建大项目是很多工程人的梦想。那是锤炼技术和能力的超级平台,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挑战和艰辛的付出。

  许慧喜欢挑战。那一年,她46岁。而那股敢闯敢干的劲头,跟她20多年前初出茅庐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不同。

  1994年大学毕业刚工作的时候,领导曾安排她去干预算——这通常被视为建筑业里特别适合女性的岗位,她婉拒了。

  在许慧眼中,自己喜欢的才是适合的。她不想待在机关,愿意去项目上。“我不喜欢一成不变的生活。在项目上,每天都是新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不断地去解决。从一片空地上建起一座大楼,亲手把图纸变为现实,这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从一开始,她就为自己选择了一条不那么安逸的路,然后一路披荆斩棘。

  “不管多难,都能找到办法解决”

  选择干施工技术管理这条路,也是选择了迎接挑战。

  阿尔及利亚巴哈及4万人体育场是许慧遇到过的一大挑战。体育场钢结构屋盖呈椭圆形,是世界罕见的大跨高空度异形拱桁架结构。如何完成2200吨的静载试验,如何解决拱桁架结构的建模?许慧在非洲和国内往来数次去请教相关专家,最终组织完成了“比鸟巢难度都大”的钢结构屋面的设计和安装。

  “有些事情一旦你真的去做了,可能会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所以我很少有畏难情绪。”许慧说。

  她觉得挑战最大的还是丰台站改造工程。“这个工程太大了!双层车场设计和庞大的体量造成技术管理难度成倍增加。”她说,新站房体量大、功能多,作业面内多家单位同时施工、交叉作业,面临铁路既有线和地铁既有线施工,与市政道路、框涵上跨下穿,协调组织难度很大。

  上跑高铁下跑普速的“立体火车站”,对新站房的强度、刚度要求特别高。许慧介绍,丰台站采用超强的“钢筋铁骨混凝土”结构,用了19万吨钢结构。“其他项目一层施工周期15到20天,而最初这里的一根大截面钢骨梁钢筋绑扎就用了10天。”

  办法总比困难多。“不管多难,都能找到办法解决。我们的企业文化就是任何事情只想着怎么去干成它,而且要干好它,绝不说你‘不能’。”许慧说。

  选择这条路,也是选择了吃苦受累。

  自从来到丰台站,许慧除了过年休息几天,平时几乎天天上班,“没有生活,只有工作”。有时候回到家,累得往沙发上一躺就睡着了。

  身体也开始抗议。2020年体检之后,许慧发现不合格的项目从上一年的3项增加到了10项。她意识到,必须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身体了。周末她依旧上班,但会稍晚一些到,让自己不要那么“一直绷着”。

  在生活和工作之间寻求平衡,似乎比干项目更难。无论如何,看着一天天成长起来的新站房,她还是打心底里觉得“值”。

  播下“严谨”的种子

  谈及对许慧的印象,同事们不约而同用了“严谨”这个词。

  皇甫海风特别难忘的,是他第一次给许慧提交的一份材料。“大概三四十页,许总看完后,几乎每一页都有折角,写着她的修改意见。不光重要内容看了,连工程概况她也看了。不光错别字改了,连写错的标点符号也给改了。”

  从那以后,每次写完材料皇甫海风都会从头到尾再仔细看一遍。“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个习惯。虽然说是小事,但如果小事都干不好,怎么能干好大事呢?”

  刚毕业就能参与丰台站改造这项大工程,令这个年轻人深感幸运。而多年以后,当他回想起这段旅程,也许更会为这样一件“小事”感到幸运——在他踏入职场之初,就有前辈用行动告诉他,什么叫“严谨”。

  身教重于言传。事实上,从业27后的今天,许慧还记着自己入职之初,就有前辈在自己心里播下的“严谨”的种子。

  当时她看到老工程师刘普惠画模板图,几乎把建筑施工图画成机械加工图。“连螺丝钉的朝向、螺母怎么切角都画出来了。没有人要求他那么做,他自己想要交代得更清楚。”那套“非常漂亮”的图纸一直被许慧珍藏,直到有一次搬家给弄丢了,她特别遗憾。

  严谨的背后是敬业。“从我当项目经理开始,就不断有人在和我感叹,很少见到女性能在建筑领域干到这个职位。其实,我只是在按照自己的标准踏实做好自己的工作而已。”许慧淡淡地说。

  

  稠油组里的“狠角色”

  32岁的邢钰是西北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采油所稠油组工程师,平日看起来慢言细语,不像个“狠角色”,但干起活来劲头十足,被组里的同事笑言“人狠话不多”。

  邢钰是个油二代,因为有个曾在油田当技术员的父亲,她从小就知道西北的风沙有多打脸,东北的冰雪有多寒冷,更知道野外的寂寞有多熬人,牵挂的滋味有多累心。

  高考那年考得好,父亲高兴地和她商量,想让她当个医生、老师或者学个金融啥的,她却把所有志愿都填成了石油院校。父亲不同意:你一个女孩子,我不能让你再走我的路。

  她吐出两个字:凭啥?原来,她就喜欢父亲和同事们那种响当当、硬朗朗的劲头儿,向往那种风风火火到处奔走的生活。

  2011年,从西南石油大学读完硕士,她直接把简历投到大漠里的西北油田。实习结束,她就被分配到稠油室。

  室主任一边拿着调令一边用手指梳着不断向后推进的发际线,劝她说:干稠油,臭不说,天天跟化学药品打交道,你一个姑娘,万一像我一样秃了瓢,还见人不?

  主任是真不想要女的。在他看来,稠油这活太苦了,就不是女人干的事儿,培养半天,哪天干不下去了,撂下一摊子活儿,找谁接呀?

  她望着主任,悠悠地说:不就是秃个头吗?

  上班第一天,推开试验室的门,她才知道稠油的臭是个什么味道,那种浓郁厚重的臭鸡蛋味,像贴在鼻腔和嗓子里一样,让人想把胃里的东西全吐出来。主任说,没有三两年工夫,对这味儿,你淡定不了。

  在这样的“独特风味”里,她开始了自己的石油人生。先是跟着师傅做项目,第二年,就自己立上了项。她成了西北油田稠油专业科技攻关项目的第一个女主持人。

  每次做项目,别人一套方案,她会准备两套,别人啃不动的东西,她敢接手,在最困难的时候,别人熬一个昼夜就喊精力不济,她却能精神抖擞地熬上三天两夜。一个实验几十次出不来效果,那就推倒重来,再做几十次,最后总能做出来。

  西北油田的稠油开发,主要是把新开采的稀油返注到稠油井内,再加进化学制剂进行掺稀而降低黏度。

  去年7月,12区4小区超稠油降黏掺稀效果差,所有的方法挨个试了一遍,众人摇头。难道稠油组只能认怂?作为油田技术支撑的稠油组一认怂,整个区块就会划归“难动用储量”,天知道会到什么时候再动用。

  邢钰在查阅相关技术文献后受到启发,决定研究新的降黏制剂。她带着4个年轻的技术骨干,埋头钻进了实验室。仅配方就搞了10多套,试验做了110次。今年1月初,一项应用于地层降黏的新制剂终于研究出来。现场一试,效果明显。大伙儿都很振奋。

  近些年发量越发疏朗的主任,走到她面前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最后冒出一句:幸好当年我没让你走。

  在沙漠深处,与那些和父亲一样质朴真诚的石油人一起,为相同的事情呕心沥血,然后苦尽甘来——这是邢钰选择的人生,也是她想要的生活,她觉得这样活得有意义、有意思。(江杰 孙桓)

  

  刘翠的账单

  10年,她从工班长成长为车间主任。

  10年,她欠下儿子厚厚一沓账单。

  2010年年初,新菏线电气化施工进入投运前的关键时期。作为工长,身怀六甲的刘翠坚持守在施工现场。工地没有歇脚的地方,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喝开水得到隔壁车间去打。宽大的劳保棉袄已经难掩刘翠日益粗笨的腰身,她却还在电缆沟两沿跨来跨去,还要爬到三米多高的主变压器上查看施工工艺。本应在家安胎静养的阶段,刘翠欠下儿子第一笔债。

  那年4月30日,刘翠生下一个胖小子。产假休完,赶上段里聘干,不甘人后的刘翠投入到紧张备考中。专业知识、安全规程、检修工艺,一本一本,夜以继日,照顾儿子则“浮皮潦草”。之后撇下儿子一轮一轮跑段上,笔试,面试。聘干成功!

  刘翠到变电车间任技术员。车间在新乡,只有周末回焦作家中和儿子短暂相处。儿子见了回家的妈妈也高兴,但到了晚上并不和她睡,还是习惯爬到奶奶被窝里。刘翠得欠儿子多少拥抱,儿子才会和她这么生分啊!

  孩子两岁多突然开窍。星期天,刘翠要乘车返回新乡,临出门,儿子突然抱住了她的右腿,死活不撒手。刘翠拖拽着儿子,儿子哭得稀里哗啦,奶奶过来强行掰孩子的小手。之后每个星期天下午,类似情景都重复一次。这账咋算呢?

  平日里,辅导作业压根儿指望不上;儿子生病,公婆甚至都没告诉她。这算欠儿子的呢,还是欠公婆的呢?家庭是本糊涂账,有时候真是算不清。

  儿子马上11岁了。记忆中,刘翠总共送过一次、接过两次。

  送那一次,是在幼儿园。她把儿子送进大门口,大门口离楼还有50米。儿子一步三回头,50米的距离走了很久。

  她第一次接儿子,是在二年级时。她在校门口一群接送孩子的家长中,跟谁都陌生。儿子见到她,忙不迭地跟同学介绍,这是我妈。妈妈接送上下学,在别的孩子看来稀松平常,但对刘翠的儿子来说太难得。

  变电车间是个特殊的车间。新乡供电段11个车间,变电车间人员最多,近200人。段上变电专业只有这一个车间,所以,段营业里程700多公里,变电车间也管700多公里。43个班组分散在京广、太焦等6条铁路沿线,横跨三省,够刘翠跑的了。

  刚当车间主任那段时间,她整整一个月没回家。儿子和她视频时说:“妈,你能不能降职?”

  别人家的男孩子都在尽早培养独立性,但刘翠不想这么做,周末回家她还是想搂着儿子睡觉。“趁儿子还让抱,多抱一天是一天吧。”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2021年,步入不惑之年的刘翠已经在新乡交了预付款,就等着房子赶紧到手,把儿子接来新乡上学。

  账单够厚了,她一张也不想再增加。(刘笃仁)

责任编辑:姚怡梦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