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来人往|没说的话都在那些建筑里 - 人物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人来人往|没说的话都在那些建筑里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01-25 07:45

  罗筱晓

  做记者的好处之一,是能以工作之名窥见存在于社会之中的不同人群和他们的圈子。这其中,搞建筑的大概率会被选为“最难突破的采访群体”之一。

  讲故事往往让他们头疼,再独特的经历,5句话讲不完,10句话一定够了,还包括一句“其实也没什么”。滔滔不绝的时候也有,比如说起自己的工法和项目。那些艰涩的词句让他们立即神采飞扬,但看到采访者一脸的迷茫,他们的语调又低了下去,直至用“是不是太专业了”结束陈述。

  与他们面对面坐着,仿佛身处两个世界。

  在这个追求有趣的时代,那是个枯燥的世界:横平竖直是亘古不变的准则,稳固耐用是不可逾越的根本。同时那也是个值得羡慕的世界,它的“语言”在全球可以通用,而且只要建筑者足够用心,钢筋混凝土总会给他以对等的回应。

  王洲亚显然很明白这一点。14年间辗转多个国家,气候、饮食、文化、社会环境千差万别,唯一相同的就是陌生。只有图纸、数据、进度表以及技术难题是常伴他左右的“老伙计”,有了它们,无论身处地球的哪个角落,他都能扎下根来。

  人们常说,好的文字可以筑成高楼大厦。反过来,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马尔代夫社会住宅以及王洲亚参与的诸多备受好评的项目,就是他留在当地的文字。在那些建筑里,他把要表达的都说完了。

  唯一嵌不进去的,是对家人的亏欠。“工程总要有人干”,这句又一次可以终结话题的表达听起来并不伟大,甚至显得说服力不够,谁也没说这个人非得是王洲亚。

  语言的狡猾正在于此。只有当姓氏名字被规规矩矩地填在职务一栏里时,“人”才能从抽象变得具体,工作也才能得以推进。没有王洲亚,会有李洲亚、张洲亚;王洲亚如此,他在海内外的若干同事如此,别的行业的诸多劳动者也是如此。

  从这样的角度看,40岁的王洲亚其实很普通,他做的都是一个建筑行业从业者该做的事。不过,当每一件该做的事都被认真完成后,不断累积的普通终于塑造了王洲亚的不普通,哪怕他的故事听上去平平无奇。

责任编辑:姚怡梦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