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亮创新工作室:群星闪耀 一片光明 - 人物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周红亮创新工作室:群星闪耀 一片光明

来源:中工网
2021-01-21 10:40

  周红亮是国网宝鸡供电公司秦岭输电运维班班长。多年来,他始终扎根基层,甘当一名普通的巡线工,并利用他的经验和创新思维,针对工作实际,带领着创新团队先后推出了一大批先进又实用的创新工具。他本人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大国工匠”,以他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更是群星闪耀,为电力工作走向卓越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

  创新源于一件小事

  上世纪90年代,周红亮参加工作,成为一名电力巡线工。他所在的班组负责秦岭山中35千伏到110千伏输电线路的日常维护。这些线路除了给两省(甘肃省、陕西省)三县(凤县、徽县、两当县)供电外,还负责给宝成铁路秦岭段输电。

  刚上班时,周红亮最大的苦恼不是走山路、爬电杆,而是每次检修前,打开背包的那一刹那:扳手、螺丝刀、望远镜、红外线测温仪……一大堆器材塞了满满一包,又重又不方便,每次检修前光挑选工具,就得花上不少时间。周红亮也曾询问,为什么每次都要这么麻烦?难道大家都没觉得不方便吗?前辈们告诉他:真的不方便,但也只能去适应,去习惯。

  周红亮不服输,他利用业余时间不断摸索,终于在半年后拿出了“升级版”工具背包。这种包不但外形更加符合人体力学,内部也针对不同大小的器具划分出不同的格子,还增加了外挂包,这下,所有工具都能分门别类的放好不说,外出时的饭盒和水杯,也能挂在背包上,比过去方便不少。

  周红亮的小创新获得了同事们的交口称赞,他第一次感受到创新的价值和为他带来方便的快乐。周红亮对这种感觉很着迷。

  随着工龄的增长,周红亮的“发明”也越来越多,从防蛇的衣物到接地防盗螺丝,周红亮的创新覆盖了工作的方方面面。不但给电力工作带来许多便利,更带动了周围同事创新的热情。

  2013年,周红亮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自此,拉开了国网供电公司“全员创新”的大幕。

  创新让苦干变成巧干

  创新工作室成立后,周红亮深感责任重大。过去,创新只凭着自己偶然间的灵感迸发,只对自己负责。现在,他有了团队,有了志同道合的同伴,也有着领导和同事的殷殷期盼。

  必须从机制上有所改变。

  为了调动大家的创新积极性,周红亮创新工作室建立了一套星级晋位激励机制。具体来说,每个成员都有一个创新人才档案,每发布一个成果,自己的创新人才档案上就会多一颗星。星星的数量,决定着今后的任职级别。这个规则一经公布,就让创新工作室成员摩拳擦掌,动力满满。

  集体的智慧总是要比个人的灵感更加醇厚和高深。创新工作室成立后,创新的广度和高度不断增加。不论是“高大上”的科技创新,还是“接地气”的工具改造,周红亮创新工作室总能在最短时间内,针对不同工作场景拿出最适合的方案。让工作从“苦干”变为“巧干”,工作效率也越来越高。

  线路覆冰一直是线路运维工作中的一项大难题。2018年,周红亮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历时7个多月,利用互联网+微量信号传感技术、电磁兼容等技术,研发了基于动态数据称重法的输电线路覆冰远程监测系统。系统实现了现场天气、湿度、风速等数据的实时采集,并通过手机客户端,将第一手资料传到运维人员的手机上。这样大大减轻了人工巡视的强度,有效解决了导线覆冰监测难题。

  最令人称道的是“小黄人”的发明。在巡线中,周红亮发现输电线路经常会受风筝、塑料袋等异物影响,这些异物可能会导致线路跳闸。过去,处理这些异物一直是巡线工作的难题。受到攀岩运动启发,周红亮带领团队成员研制出模拟人类攀爬动作的机器人,并在机器人身上安装了锋利的刀片,使机器人可以在高空导线上轻松越障,并迅速清除异物。因为机器人外形酷似动画人物“小黄人”,大家便亲切称它为“小黄人”。随着创新工作室不断研发,现在,“小黄人”已经经历了好几代的改造升级,加入了遥控灯新功能。有了它,清障工作变得轻松许多,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用创新实现人生价值

  创新不是嘴巴一张一合,也不是拍拍脑瓜。创新需要仔细的观察、长久的思考和勤劳的双手,创新需要深厚的知识储备。这些,对于一名普通的巡线工来说,并不是必备技能。但在周红亮看来,创新是他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重要体现。

  勤不但能补拙,还能锻炼眼光。在日常巡线工作中,周红亮和同事经常遇见线路接地线老化和被盗现象,进而影响线路的正常运行。周红亮虽不懂太高深的技术,但他勤查资料、勤做试验,勤请教其他专业的同事、朋友,最终利用热缩管和从自行车螺丝上获得灵感设计的专用接地防盗螺丝解决了这一问题。

  这种作风也被他带入了创新工作室。在创新工作室内,“勤”是对每位成员的基本要求。勤看、勤问、勤思、勤动手,让周红亮创新工作室成果不断,现在,走进周红亮创新工作室,到处都摆满了成员们的各项发明和荣誉。

  现在,周红亮创新工作室已经完成了从“个人作用”到“集体效应”的转变,通过人才建档,星级晋位的模式创新管理体系,每月坚持开展科技创新研发项目的讨论,同时对重点项目进行攻关。截止目前,已累计开展任务发布50余次,课题讨论50余次,劳模讲堂20余次,撰写论文10余篇,技师授课100余次,研发创新成果30余项,其中12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及发明专利,线路除障精灵、遥控式电动分流器2项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已在省公司系统内配发推广,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可达1000万元以上。同时,在工作室的引领带动下,已有19人取得高级工资格,15人取得技师资格,9人取得高级技师,6人走上管理岗位。

  今年1月,周红亮创新工作室获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柴永杰)

责任编辑:姚怡梦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