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中国梦·实践者-正文
郭凤华:精雕细琢良心药 勤奋躬行传技艺(组图)
//www.workercn.cn2017-09-21来源: 中国青年网
分享到:更多

【中国梦·大国工匠】

郭凤华:精雕细琢良心药 勤奋躬行传技艺

  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21日电(记者 刘利影)笑眼盈盈亲和力十足,能够准确地说出班组里所有徒弟的生肖,29年来只做一件事但从未喊过枯燥厌倦。她就是同仁堂制药厂“安牛班”班长郭凤华。

  郭凤华是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亦庄分厂传统工艺展示线安牛班班长,自1988年进入同仁堂工作,至今已近30个年头。从最初的普通制药工人,到现在的优秀非遗传承人,从最初一心一意搓好每一颗药丸,到现在肩负着将老字号手工绝活传承下去的重任,一路走来的郭凤华,靠的是用心、耐心和恒心,以及专属于中华传统老字号从业者的“匠心”。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工匠郭凤华的成绩来自于勤奋、用心和坚持。

郭凤华在同仁堂制药厂亦庄分厂生产车间外讲解安宫牛黄丸制作步骤。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利影摄

郭凤华在同仁堂制药厂亦庄分厂生产车间外讲解安宫牛黄丸制作步骤。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利影摄

  祖孙三代,匠心传承

  1988年,17岁的郭凤华进入同仁堂工作,成为一名从事手工制药的工人。

  高中未毕业的她进入同仁堂工作并不是偶然,祖父解放前就在同仁堂工作,父亲在上个世纪50年代进入同仁堂,成为一名技术工人,自小家中就有浓郁的“同仁堂”文化氛围。父亲常给郭凤华讲同仁堂人爱岗诚信、视产品质量为生命的故事,讲发生在工厂的小趣事、师徒情。父辈的熏陶,促成了祖孙三代与同仁堂的不解之缘。

  在郭凤华小时候,父亲带徒弟会有正规的拜师会,至今她仍然清晰地记得父亲向她展示拜师会照片的情形,父亲戴着大红花,很是荣耀。

  正是这种匠心文化的传递和耳濡目染,让郭凤华非常向往去同仁堂工作。

  17岁时郭凤华如愿进入同仁堂,上班前父亲教导她,同仁堂对自家有恩,要努力工作别偷懒。父亲对郭凤华的影响非常大,回忆起过去,诸多情绪涌上心头,她的眼里顿时蓄满了泪水,“哪个坟头都没有累死的”,这句父亲用来督促自己的白话她一直记到今天,“父亲告诉我,要好好工作,争光谈不上,但一定不要给家里抹黑。”

  这种直白不讲修辞甚至显得有些过于直接的俗语,正是老字号从业者工艺匠心最朴素的体现,也正是这些接地气的教导,鼓舞郭凤华在岗位上坚持了29年,不断突破,不断进步,将简单做到极致,为工艺匠心做了最好的诠释。

  正如父亲的教诲一样,同仁堂有很多工人们口口传颂的工作准则:“但愿世间人无病,哪怕架上药生尘”、“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些代代相传的心得既是工作要求,又是对病人负责的体现,同时也是郭凤华工作下去的精神动力、指路明灯。

  世界上没有一份工作是容易的,懒惰敷衍却期待能坐享其成只存在于投机者的幻想中。将普通工作做到合格水平尚需勤劳认真,更不要提将简单做到极致的难度。郭凤华说,学技艺皮毛容易学,学精了则需要若干年时间。在家人的影响下,在内心追求的驱动下,她热爱自己的工作,并脚踏实地去践行梦想。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