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大国工匠-正文
大国工匠王军:宝钢“蓝领科学家” 为机器装上“中国心脏”
//www.workercn.cn2016-07-26来源: 中国经济网
分享到:更多

  像科学家一样创新

  王军在创新工作室工作。中国经济网记者马常艳摄

  匠人精神的核心在于专注,专注的目的就是要将产品做到极致。王军在一次次的创新中,感受到生命的脉动。他不仅做事认真,十分谨慎,而且怀着一种对科学技术的敬畏。

  “像科学家那样去工作”是王军的座右铭,也是他给自己订立的人生信条。王军强调,一个技术工人不仅要懂技术,还要懂理论,要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去工作、去创新。

  王军认为,与科学家相比,一线技术工人更具有得天独厚的实验条件。“创新是技术单元的巧妙结合,工厂有现成的装备和现场,就是现成的实验室,而且工厂是全厂员工一起努力探索,十分了解这些机器的特性和“脾气”,一旦做成功立刻就能产生真金白银的效果。”

  “蓝领科学家”,这是宝钢同事们对王军的评价。王军获得的诸多创新奖项,更是用事实证明这个评价是中肯的。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第七届全国技术能手和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国内外发明展获奖35项,金奖18项,诸多创新成果替代进口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五年创直接经济效益6亿元……

  王军还对中国经济网记者分享了一个他曾经与科学家“交锋”的故事。2007年,单位安排王军去参加国家科技奖的评审,王军赶紧摆摆手说:“这么高规格的评奖我怎么能去,那是只有科学家才可以登上的殿堂,而我只是一个工人,不要‘害’我啊!”但领导下达指令是必须去。当王军把自己科研成果介绍给现场的几十位评委和专家之后,有院士提出了非常深入的问题,王军从自己的研究和体会一一回应,没想得到院士当场拍案叫绝。

  在王军眼中,创新从来不是社会精英、科学家的“份内事”,创新同样可以成为一线工人的“专利”。正是凭着这样的信念,在进厂近30年的时间里,王军先后申请国家专利208项已受理186项(其中已授权155项)、申请PCT国际专利12项已受理12项(其中已授权8项)、获宝钢技术秘密认定42项、获国家软件著作权登记2项,在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的诸多创新成果替代进口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正如王军所言:“从我身上可以看到,再普通的岗位都能创新。‘中国制造’要转变为‘中国创造’就要依靠大家不断创新。”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