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安:“钢铁战士”的创新故事-大国工匠-中工网

人物

大国工匠

杨金安:“钢铁战士”的创新故事

2016-05-09 09:08:22 来源:科技日报

  入夜,中信重工铸锻公司冶炼车间的熔炉正烧得火热,杨金安正套着厚厚的阻燃服,仔细观察钢水情况。参加工作32年了,晚上在50多摄氏度的冶炼车间里,守护内部温度达到1600多摄氏度的大型炼钢炉,杨金安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工作状态。

  正因为这种坚守,他被称为“钢铁战士”,人们说起他的经历,喜欢用“百炼成钢”总结他的艰辛和成绩。

  破纪录,小人物创造“大”成绩

  杨金安为更多人知道,不仅是他在炼钢岗位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更是他在钢铁工人的岗位上对创新的坚持。

  他是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冶炼车间50T电炉班班长,更是金牌首席员工,是同事们眼中技术和想法都“特别厉害”的“大工匠”。

  早在三年前,杨金安便组织身边的年轻人成立“大工匠”工作室,他和另外11名优秀技师、年轻工人组成了一个“创客”团队,每周五上午在一起探讨生产过程中的难题,固化每一个特钢项目的冶炼方法。

  “因为炼钢都是在晚上,所以业务讨论安排在大家休息的白天。”杨金安说,起初他还担心大家不愿占用休息时间,没想到大家的热情让他招架不住。“本是一个12人的"创客"团队,可每周来开会的人能有三四十人,坐不下了就站着。”

  就在2015年6月,在杨金安的带领下,这支年轻的“创客”们3天之内两创纪录——国内最大规格、重达338吨的加氢钢锭以及直径7.2米、重达204.8吨的国内最大管板锻件先后完成浇铸,且加工水平超过了既定工艺精度的要求。

  中信重工出产的重型装备以“大”著称,材料强度、合金成分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增加大量的返工费用和工期,所以打好炼钢第一战至关重要。世界最大的铸钢件——18500吨油压机520吨重的上横梁,就是杨金安团队几年前以十炉冶炼、六包合浇的方法浇铸出来的。

  8项重大课题,这个工人“不一般”

  炼钢需要技术,更离不开经验和创新,从一名普通炼钢工人成长为高级技术工人,杨金安在这个过程中深有感触。

  杨金安获得过许多荣誉,但在他的履历表中,曾经进行过的8项重大攻关课题研究显得格外引人注目。《石化加氢用钢冶炼先进操作法》《提高电炉炉体寿命生产实践》《研究初炼炉熔清硫对精炼的影响》《EBT-LF炉-VOD生产不锈钢》《EBT—LF炉生产铸铁件》《钢水氮、铝收得率攻关》《核电用钢冶炼操作方法攻关》《支承辊用钢冶炼操作方法攻关》,这些行外人看起来深奥难懂的课题都是杨金安这些年来逐年攻克的难关,在这些课题中,已经成功完成推广应用的已经有5项。此外他还提出创新合理化建议20余项。

  这些略显晦涩的科技术语背后承载的是效率的提高和收益的增长。杨金安的同事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杨金安的创新中有一项是通过优化操作法,提高炉体寿命,节约了耐火材料消耗。因为这项创新,电炉炉体寿命稳步提高,平均炉龄达到102.17炉次,6年来炉子没有一次大修,年节约耐火材料102万元。

  50本笔记本,成就“大工匠”

  杨金安身上总是带着一本工作手册,每天的工作安排、炼钢种类、材料、大小、化学成分,以及每一炉钢水的电耗、氧耗、钢水收得率等等,他都会一一记录在册。

  这样的笔记本在杨金安办公室的抽屉里,整整齐齐码放着50多本,这些微微泛黄的笔记本,见证了他从学徒到中信重工大工匠的成长路程。杨金安说:现在我取一勺钢水,泼在地上,根据它的发擦量,就能判断出它的碳含量,看炉渣的温度,就能判断钢水的温度。

  杨金安说:“30多年,总觉得一线工人可能辛苦一点,但乐趣还是多,我们每开发一件新产品,制造一个高端产品,都非常高兴,今后的工作中带领创客团队,让我们的产品走向世界。”(本报记者 李 艳)

编辑:郭丽娟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我的灯火生活|一技在身,靠手艺我也“三十而立”

    2018年开始,李大波成为途虎养车上海关山路工场店的店长。“目前我们有7个机修技师、2个美容技师,平均年龄24岁,工作时间三班倒。最近平均每天有28辆车入店,大的修理项目耗时四小时起步,尤其随着上海夜生活节的启动,干到凌晨两三点是常事。”李大波说。

  • 李建红:建议各方协同,补齐交通物流应急短板

    “经历疫情大考,社会各界普遍意识到供应链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近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要强盛,交通须先行,物流要保障。平常即如此,急时更突显。“此次疫情防控,交通物流保畅保供成为应急救援的生命线。”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