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工讲故事之五十五·狱警讲述一辈辈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初心与梦想—人物频道—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建设社区打工

2018年12月3日职工故事

符升建:心放在那儿

符升建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摄

  贾平凹先生有一篇文章——《在二郎镇》,二郎镇是四川一个边远山区的小镇。在那儿,先生遇到了镇上的一位老人,不久前,才到北京的女儿家里,小住了一段时间。贾先生问他:“北京那么好,干嘛不多待一段时间呢?”老人这样回答:“北京好是好啊,就是太偏远了。”贾先生哈哈大笑,但当他真正走进二郎镇,走上这片土地以后,他不禁感叹:

  “老人的话说得好啊,站在二郎镇,北京是偏远的,上海是偏远的,所有的地方都是偏远的。”

  透过老人的话,我想到了他,一辈子坚守雪域高原的监狱民警——白玉阿多;想到了曾经被评为劳模以后才第一次坐上火车进城的老民警;想到了以前的四川监狱,那些将青春和生命都奉献给了大山的前辈们,我想问他们:对于外面的世界,难道就没有渴望吗?你们说他们会不会这样回答呢:飞机、火车当然好啊,大城市当然好啊,就是太偏远了。

  伴随时代的变迁,我们不难发现,身边总有这样一些现场:环境变好了,思想却浮躁了;物质丰富了,欲望却更多了;收入上涨了,获得感却降低了……日子生活都好了,反而觉得自己被偏远了。

  时间是奋斗路上的过滤剂,过滤的是浮躁和迷失,留下的是信心和方向。

  这样的反差,让我感慨万千:心若在那儿,哪怕身处深山高原,都不曾感到偏远;心若不在那儿,哪怕身处繁华都市,却依然觉得偏远……

  那么,我们该如何安放这颗心呢?我读过一本书——《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在梁家河那么偏远的地方,他却选择扎根黄土地,播种下一颗为民的初心。年前,总书记来到四川最贫困的大凉山,走进百姓身边。送别时,百姓自发唱起彝族歌曲,那个时候的总书记是动容的……因为老百姓是他最牵挂的人,因为他的追求在这儿,他的梦想在这儿,他的心,在这儿啊……

  在大巴山区,有一位扎根执法一线的监狱人民警察——汤洪林,他当过特警队长、任过监区长,17年如一日,因为过度劳累,积劳成疾,倒在工作岗位上。“眼睛我留下,警服我带走”按他生前意愿,捐献的眼角膜让两个人重见光明。追思会上,省委书记来了、司法部长来了、社会各界都来了……央视“最美法律服务人颁奖晚会”这样评价:他用37年短暂人生,丈量出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初心和梦想。

————————阅读全文————————

  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平凡的劳动者,一个人、一辈子,将一件事做到极致。想到他们,不免会问自己:怎么样去走好未来的路呢?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曾想象过自己逐渐老去的样子,但这对于我来说,就不再是身份证上的年龄逐渐改写成60岁,而是如何趁自己还年轻的时候,便把“心放在那儿”。

  一颗颗监狱民警的心放在那儿,就可以帮助无数失足浪子回归社会、从头再来;

  8300万四川儿女的心放在那儿,就是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壮志雄心;

  千千万万劳动者的心放在那儿,就可以汇聚成奋斗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8900万共产党员的心放在那儿,就可以实现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百年梦想;

  13亿多中国人的心放在那儿,就可以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文】

延伸阅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