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经济技术-正文
上海工人发明家和劳模纵论岗位创新
//www.workercn.cn2015-10-30 07:32:51来源: 劳动报
分享到: 更多

  编者按:职工创新是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是城市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一线职工的创新创造力更是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竞争力、城市的创新力和上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局。

  怎样为一线职工的创新实践活动搭建更好的平台?如何让创新工作与一线生产活动紧密连接?我们该怎样走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10月28日由上海市职工技协举办的“工人发明家岗位创新”论坛上,这些问题成为工人发明家和劳模们关注的焦点。在提出具有针对性问题的同时,他们也纷纷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在一线岗位上成长、成才的经历,畅谈创新之道。

  营造创新氛围为职工实现职业理想创造机会

  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全国著名劳模李斌:职工在一线岗位上的创新可以促进企业的创新,对于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具有重要作用。这就需要充分调动一线职工的创新热情,形成一线职工勇于创新创造、在基层岗位上成名成才、实现职业理想的良好氛围,从而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智慧和力量。当然,要推动一线职工的岗位创新光有满腔热情还不够,政府和企业要积极搭建平台,建立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通过经济奖励、精神鼓励等途径,让每位一线职工都能抓住成长成才的机遇,立足岗位努力工作,创造成果。  全国劳模、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厂维修高级经理徐小平:大众汽车的创新氛围明显增强,比如我们现在正在进行一项工作,就是梳理历年来的一线创新成果,进行系统地分析,这一方面体现企业对一线职工创新工作的重视,同时也可以通过这项工作发现一些规律、总结经验。制造业工人在一线岗位的创新要瞄准核心,并具有全球的眼光,要加强对一线职工创新的激励措施,为他们的创新活动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其次,企业要为职工参观、学习、讨论、打开眼界创造机会;更重要的是,创新工作千万不能流于形式,要把工作效益和人员挂钩。

  激活创新意识转变对一线工人的“刻板印象”

  全国劳模、上海宝钢股份公司热轧厂技能专家王军:自己从一名普通的技校毕业生,到成为当代工人在一线岗位上技术创新的先进,这得益于自己把学习和创新视为自己人生的坐标。一线职工的岗位创新工作要有量,更要有质。首先要创造更好的平台和氛围,提供更多的机会,激活一线工人成长、成才的创新意识;其次,要转变观念,不要给工人贴标签,认为只有技术人员才能搞创新。推动一线职工的岗位创新就是要发挥每个人的特色、特长,创造更多的价值。

  全国劳模、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张翼飞: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大众创新”,一旦是大众的,就不会是“高大上”的,作为一线工人来讲,很多创新是很小的部分,比如一个焊接动作怎样是最合理的,怎样把一台机器充分运用好,这些都是创新的范围。所以我们一线职工的创新跟研究院里的创新是有区别的,我们的创新工作应该要更切合岗位实际。  完善激励机制鼓励青年职工发挥更大作用

  上海市工人发明家、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班长谢邦鹏:在当前,新技术应用上的创新让青年职工有更大的空间发挥才能。企业可以为青年职工多提供一些跨领域、跨区域的参观和学习机会,同时企业要能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比如将青年职工的创新成就和成果跟薪资、职业晋升相挂钩,以激励更多优秀的青年职工在一线岗位上创新、奉献。

  在此次上海市工人发明家岗位创新论坛中,孔利明、徐、戚学德、李娟伟、刘银宝等劳模和工人发明家代表,也分别就推动一线职工岗位创新的话题提出了自己看法和建议,他们认为,要在更大范围内推动群众性的创新活动,真正走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每一位一线职工的努力,也期待相关的政策、意见尽快出台和落实。

  论坛上,市职工技术协会表示在市总工会领导下,十三五期间将为一线职工搭建更多的创新活动平台:先进操作法总结推广;市优秀发明选拔赛;市职工科技节;每年指导推荐一线职工岗位创新优秀成果参加国家和市科学技术奖评选;组织一线职工科技创新优秀成果参加国际发明展览等。通过搭建创新平台,为一线职工展示创新成果,交流创新心得,学习创新理念。

我要留言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